临着曹全碑的最后一个字,放下手中毛笔,突然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因为释玄老师的授课接近尾声,几个月的隶书基础班结束了……
现代人的审美已经被浮躁的网络文化扭曲,当互联网将恶趣味标榜为个性的时候,如何保持自我的修养,好像成为很多人的迷茫问题。此月的新周刊将古典范儿作为选题,而诗词大会见信如面和朗读者这些电视节目突然一跃成为大众闲谈的焦点,为什么又想要从老祖宗那里找寻到文化的根源呢……
从老师的授课里,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缘起于学水彩的小伙伴那里结识艺伙的公众号,艺伙的课程丰富到一度让我挑花了眼,什么都想学,却无奈什么都没基础。书法也是只有小学生水平,虽然随大流也抄过经书,却仅止于描红小楷,曹公碑的碑文倒是自己临过部分章节,但没有章法乱写一气,楷书化异常的严重。
加入班级之初,第一次上课就被重塑了书法的认识,颠覆了从小到大抓捏毛笔的姿势。释玄老师是一个严谨治学的老师,更是一位博览古今的书法艺术大师,每一次的课件和视频都不仅止于书法的技法,更引导我们认识书法之美,旁征博引许多典籍。学习隶书笔画,就跟我们做人一样,要含蓄要内敛,却又有自己的个性,观察字形,注意笔势。
老师一向主张领悟,我反省自身毛躁的脾性,常常看见例字就挥笔临摹,结果往往书不得法。好几次,老师像恨铁不成钢的家长一般,斥责我们对课件的点击观看太少,知识点没有搞清楚,经常在一个简单的问题上犯错,愚钝如我也能感受到老师对教学的负责态度,便耐下性子争取做到老师说的每段视频看三遍,三遍为一组,虽然偶尔也会因为偷懒或者有事岔开,但明显感受到老师提的重点,书写的方法大有提升,终于也能偶尔得到老师的一个好字。
临帖,是最常见的书法练习方法,当我能临完两篇完整的曹全碑,铺满整个客厅,有一种异常的满足感,如同一场坚持和忍耐的马拉松。
但时刻谨记老师说,他教我们的只是方法,如何体悟运用这些方法,要从碑文里慢慢临习。
临近结课,感恩释玄老师和师母的辛勤付出,感恩每一位和我一起打卡一起并肩练习的同学们,还有默默付出的燕子班长,谢谢你们让我在这个快时代里保持自己的步调和节奏,而且内心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