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完整书就开始纳闷,为什么王阳明不火呢?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大成者,即使如今社会追求浮夸的物质生活,心学也能成为立业捞金的要诀法门。虽然心学不是为了让学习它的人去追名逐利而诞生的,但心学本来就是实战能力很强的一门哲学,也让王阳明能够在明代立下卓绝的功勋。
买书纯粹是肤浅的喜欢他的名字,知行合一。更简单的言行合一,这个社会都极少数人能够做到,更可怕的是,没有做到还没有一丝愧疚,最可怕的是还有人以此为荣光。也希望能够体会一下心学的魅力,能够磨砺内心,为内心对抗社会不良风气进行助力,坚持心之所想,不为外界干扰。
整本书差不多可以理解为王阳明传,简单的带过了龙场悟道之前的人生经历。主要叙述了悟道之后,王阳明如何在心学上步步升华的同时,功业也步步提升。到最后病逝时的“此心光复,亦复何言”的整个辉煌人生。同时书中也掺杂着讲述了很多关于心学的各种理解,也可以看作是心学的诞生成长传。
2
从小立志成圣,成为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小时候就已经践行实干兴邦,而不是嘴上说说,泛泛而谈。
专注而务实,学军事策略,精通儒释道三家,辞章誉为同代天才,书法也流传至今。或许天才注定天作之才,样样会,样样精。但是王阳明并没有止步于此,也并没有因为这些成就而膨胀自大,因为目标还未达成,还未找到成圣之路。
审视了前半生的所有探索之法,成圣之路必须从儒家理学那里获得。便斩断辞章、佛道之学,专注于理学、身心之学,探索成圣之法。默默积淀能量,等待爆发的时机。
成大功业者,没有不受大磨难的。故而有《孟子·告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也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没有刘瑾风暴的人生转折,没有龙场的偏僻艰险,或许也不能让王阳明能有一个适合思考的环境,有一个适合悟道的心态。经历了大的人生变故,处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之下,这个时候将圣人换位思考,才发现每个圣人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每一个圣人的成圣都无法复制。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心学最根本的思想。
悟道之后,然后开始了三不朽的立功之路。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叛乱,平定广西反叛与匪患,功勋卓绝。最后病逝回乡归途。个人觉得前半生才是幸福的,少年名起,依着性子做每一件事情都有所成。而悟道之后,被昏庸皇帝,专权官宦所累。
3
心学,个人理解就是以内心良知为镜,行良知所向,万事万物皆可以良知为行为准则。知易行难,摒除私欲真的能做到,那么人人皆是圣贤。成圣之路与当今社会的功利之学简直背道而驰,就如同王阳明剿匪仍以杀为主那般,匪已根深蒂固,圣人仍不能感化世人都成圣。
常常心里煎熬,明知这件事不可做,但偏偏需要去那样做,即使违背良知,俗人如我也想不出其他方式解决问题。办点儿明明是公职份内之事,还需要人情、关系,这些zz有良知么?君子不立围墙之下,举世皆浊又当如何?
有的时候我都想做一个坏人,但是真到了做坏事的时候又退缩了,只能做一个想想而已的坏人。看完心学突然坚定了,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思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求成圣,所有的事情都能不掺杂任何私欲,但求仰不愧于天地,俯不愧良心罢了。遇事而思,磨砺良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