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小马拉大车”困局,以作风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5月23日至24日,石泰峰部长在甘肃舟曲调研时,为加强作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小马拉大车”问题在基层工作中仍较为突出,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深化拓展破解这一问题的工作成果,是落实中央作风建设要求、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举。

精准把脉,深挖“小马拉大车”问题根源。“小马拉大车”形象地描绘出基层工作中力量与任务不匹配的困境。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要精准找出问题的根源。

一方面,任务下派缺乏科学统筹。上级部门在部署工作时,有时未能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一些任务层层加码,指标设定不合理,导致基层工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资源下沉不足。基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相对匮乏,难以支撑繁重的工作任务。以教育领域为例,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结构不合理,同时教学设备陈旧、教学资源匮乏,但却要承担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学任务和考核标准,导致学校和教师压力巨大。

靶向施策,构建“大马”赋能新机制。针对“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根源,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基层“大马”赋能,增强其拉动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任务分配体系,上级部门在部署任务前,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根据基层的承载能力合理分配任务。同时,要明确任务的标准和要求,避免模糊不清和随意加码。

监督问效,筑牢作风建设保障堤,深化拓展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的工作成果,离不开严格的监督问效机制,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指标,将任务完成情况、资源利用效率、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范围。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设立举报电话、邮箱、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群众,让群众看到问题解决的成效,增强群众对基层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深化拓展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的工作成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石泰峰部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加强作风建设,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监督问效,为基层“大马”赋能,让基层这辆“马车”轻装上阵、行稳致远,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