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开始的时候,刚刚从家离开。暑假结束,不过是一个晚上的时间,从家养珍稀动物瞬间变成野生常见生物。从此作为一个背井离乡的人,生活在完全要依靠自己的都市,我开始事无巨细地去计较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种感觉就像是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从抑制兴奋突然变为持续兴奋,而且是对每一件事兴奋(有所计较)。
这令我很苦恼,我明明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现在怎么能被这些小事困住呢?但现实就是我被困在这个怪圈里无法自拔。我尝试给心里的小人讲道理,但是得了吧,今天说,明天忘。每当我想要挣扎,怪圈里总有一股力量又把我拉回去,日复一日。所以,我麻痹自己的神经,准备接受麻木。
庆幸的是,我还偶尔看书。
我翻出“封印”在书架里面的三体,开始尝试第二次阅读。虽然我理解不了技术方面的知识,但我却嗅到了一丝哲学的芬芳:以什么样的眼光去观察宇宙和文明?我们认知之外的世界存在无限种可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三体1里寺庙长老对魏成如是说。
老实说,没看懂。但是一个晦涩的哲学问题,怎么能那么容易被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长,不同阶段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变才是不变。
于是我看到了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它其实就是在表达三体里已经表达过的思想:你看天空很空,实际上天空包罗万象,信息海量。而你看清明上河图眼花缭乱,但这终究是人的作品,有着有限的信息量。宇宙看起来如此的空旷,实际上宇宙默默地囊括了这一切。 实验指引哲学。 空不是无,只是你没有看见它背后隐含的信息,你才会觉得它空旷无奇。 百无聊赖不是真的无事可做,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世上有如此多的事情可以去做。认知决定世界。”
emmm……我似乎有了什么思绪。因为我想起了很多身边的朋友会时常抱怨的一句话:我好无聊啊!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结合自身,我得出了结论:我看书只看言情小说,剧和综艺只看认得的明星,一旦遇到书荒和剧荒,便跳到下一个问题中;这是下一个问题:手机QQ微信微博和消消乐占据了我碎片化时间,成为我亲密的“男朋友”,就算没有消息可看,微博刷了千千万万遍,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手去滑动解锁;吃什么,穿什么,洗衣服,整理桌子,成为了史上四大难题。
噢……我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了🤔
图书馆有十三楼,上万种书,我为什么只去七楼看言情?航拍中国,国家宝藏不比极光之恋要有趣的多?周末拿着相机去外面转一转看看新开的樱花,尝尝新鲜的美食,踏遍青山,泛舟江河;做一做手工画张画收拾一下桌子提高生活质量;见没有见过的时间,体验没有做过的体验,遇见千姿百态的人……嗯,我的空余时间满了。
每当我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心里拧巴的不得了的时候,我都会抬头望望天,天空中那么多星星,宇宙之外说不定还有宇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