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不过百?
评论互动少?
点赞打赏更是屈指可数?
是的,这都是我目前遇到的问题。
说实话,是会令人挫败的。
那感觉就好像,你的努力,没人看到;你的才华,没人发现;你的需求,没人在意。
这周开始重更简书,刚开始的两天,内心会有一点点失望,毕竟19年自己发的每一篇文章阅读量都还不错。
我反思,这是为什么?明明自己有用心在写,有努力在分享自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和感受。
后来想想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简书的规则更新了;我关注和主动互动的简友很少很少;加之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将简书文章对外分享,每次只发给父母和先生三个人看……
而之所以不再分享,是因为我想保持重更的“初心”,书写内在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在这个环境相对宽松的平台里,记录我的成长,而不想带着被身边人“评价”的压力去写作,我知道现在的自己还无法完全不去在意这些。
2年前停更,是因为越到后面越有压力,总希望下一篇获得更高的阅读量和关注,于是,自己在写作时总想着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展现文采,如何“引人叫好”,久而久之,感觉很累,失了写作的乐趣。
我想,任何一件事情要长久,是需要真心热爱驱动的,那样才能抵御平凡琐碎里的无趣,偷懒犯困时的逃避。而如果一味讨好,一味为了认可而表现,最后,失了初心和本真,自己也会厌恶自己,终究是不会长久的。写作是,生活和工作也是。
现在开始重更,甚至加入了简书的日更计划:
一是因为我发现我是真的爱写作。这个发现还要感谢日剧《我们由奇迹构成》,实在是太治愈了,让我忍不住想要记录当时心中的那份感动。写的过程满心欢喜,心理热热的、暖暖的,那种文字在指尖流淌的感觉很美!
二是其实我早就发现自己是个写甚于说的人。我能写出让人称赞的文章,但是日常交流中我并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总感觉自己说起话来啰里啰嗦,没什么逻辑可言。而写作容许我“边想边写边改”。感谢这个天赋,占一边,我已经很知足!
三是我想用文字整理心灵。我发现当我把一件事、一个观点落于文字时,我的思路变清晰了,我的觉察变敏锐了,我对问题的思考也变得更加深入了。它帮我整理了那些存在于我脑海里的碎片,就像贝海拾珠一样,得以将那些散落四处的珍珠收集并串成漂亮的项链。那一刻,会发现,原来,我这么富有!
四是我想留下成长的痕迹。未来,我会常来这里写字,我希望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循,我想做一个实验,看看如果真心热爱一件事,可以坚持成什么样子,会结成怎样的果实,可以有多么精彩!
如果有一天我走远了,懈怠了,我也希望自己回过头来看看这篇文,看看自己的初心,是否一直被自己带在路上。
你呢?你是这样的初心?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