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直自以为自己很有同理心,能够做到体会别人的所感所想,能够透过自己所看到的他人,可以明白他人的苦楚,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很久后的现在,我才明白那些同理心,俗称善解人意的那些东西,都只是个人角度的产物,我的那些所谓的感受都是我自己强加给他们!说白了,那些都是我自己的感受!
前两天,在公交车上跟朋友聊天。朋友的消费水平简单说就是:压根跟我们不在一个消费水平上的人,我们拉呱了一圈后,说到我们的一个共同的朋友。
他问我:你知道我为啥要让他干啥干啥吗?
我问:为啥?
他说:我其实就是想帮帮他。
我问:为啥要帮他?
他说:你没发现吗?他平时过得挺节省的,所以我就想帮帮他。
我说:我觉得你不需要帮他,也许他不需要你帮。
他反驳我说:你没看到吗?平时跟我们一起吃饭,他吃的都不怎么好。
我说:说实话你的消费水平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所以在你眼里也许觉得他很节省。
这也是源于前两天看到一个电视剧,女人帮男人,女人会觉得帮他是为了他好,可是外部的面子,内部的自尊心,会让男人并不接受女人的帮忙。
面对一个残疾人,我们有时的施与援手,其实并不是帮助他,也许会让觉得他感觉自己更卑微,这时你的雪中送炭会被理解为火上浇油也不一样。
我们常拿自己的所想,认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
记得一年冬天回家过年,家里没电视,姥姥姥爷想看戏,爸妈就把电脑打开搜戏给老人看,我也好心的把曾经听到的自己觉得很棒的戏给他们听,可是自己觉得唱的最好那段说给他们听时,得到的反应却是两位老人看着电脑屏幕,老爷摇头叹气的说了三个字:听不懂。
于是就重新搜戏。
当时自己也是蛮失望的,为什么听不懂呢?我都能听懂啊。时至今回头想想,也许真的是文化水平这个东西导致的。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见识,思想,眼界等各种助于个人成长的因素导致了在面对相同事物时会产生理解偏差。
就像现在走在街上不同职业的人和自己同时走在同一条街上,对那些随处可见的英文标识,对自己来说那些英文标识上的英文,可以说就像看到汉字一样的不需多加思考便可知道意思,但是如果看到那些英文的是一个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来看这些标识呢?
曾经和朋友分享一部戏曲时,个人觉得这部戏真的特好,自己都看哭了,可朋友回我的是:你能听懂呢?我说:能啊。我当时觉得,这挺简单的啊,不都是汉字嘛,怎么会听不懂呢?
虽然都是汉字,毕竟与大白话还是不同,虽然自己的文言水平也并不高,可是对于没读过书的或是不感兴趣的人来说,也许真的是看汉字勉强可以,懂深意也许并没那么容易。
经常有人说,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也有人说,你看到是你想看到的。
心理学上讲求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你看到的是你自己基于兴趣等原因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书本,上一样的课,做一样的作业,结果班级的成绩并不均衡呢?为什么会有好学生和差生之分?
你的世界我不懂,我的世界你又怎么能懂呢?
作者:菜小妞
灵一智,另一智,与您一同摸索征途!分享生活,感悟生命。扫一扫,更亲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