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收获】
孔子认为礼和乐是用来教育大家的,礼乐教育是一种辅助的方法,而仁心仁德才是本质。
“仁”这个字,是单立人旁加一个二,只有当两个人产生相互联结时,内心那种柔软,充满爱和同理心的感受,就是仁。
仁的反面是麻木,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内心就会变得僵硬麻木。中医里有一味药叫仁丹,他治的就是麻木不仁之症,比如中暑晕倒没有感觉了,就赶紧吃仁丹。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礼?我们来看一下信陵君的做法。信陵君,名无忌,魏国国君之子,身份尊贵无比。他以礼贤下士名闻天下,其中最典型的当数他礼遇侯嬴。
侯嬴是魏国隐士,年老家贫,是夷门的看门小吏。信陵君闻其贤前去拜访,并且送了很多礼物,但被侯嬴拒绝。
有一次,信陵君大宴宾客,高朋满座。等大家坐好后,信陵君吩咐等候。然后,他驾着马车去迎接侯嬴。
侯嬴见信陵君来请,就不客气地理理衣服径自上车,坐上马车尊位。信陵君亲自驾车,态度更加恭敬。
走了一程,侯嬴又对信陵君说:“我有一个客人在集市,想去见见他。”信陵君顺从地驾着马车去集市。侯嬴下了马车,故意和朋友朱亥久谈,而在暗中观察信陵君的反应。信陵君没有丝毫不耐烦,神色更加恭敬。
当时,不少魏国大臣都在信陵君家里等着开席。集市上的人都看见公子亲自牵着马车,公子的随从都暗自骂侯嬴。侯嬴始终不变,就告别了朱亥上了车。
到了公子家里,公子恭敬地请侯嬴坐在上席,并且把他介绍给其他的客人。客人们非常吃惊,没想到让大家等那么长时间的人,竟然只是一个看门小吏。
酒酣之际,信陵君又站起来给侯嬴敬酒。信陵君对待侯嬴,是发自内心的仁,是真正的礼。侯嬴也因此信服信陵君,并在关键时刻给他重要帮助。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内心僵硬麻木的人,音乐和礼仪是用来装点门面显示身份的工具,他体会不到音乐和礼仪蕴含的美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