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话很有意思:
“为什么像阿里、腾讯、苹果、可口可乐这样人尽皆知的品牌还需要不停的做营销?关于这个问题,小马宋有过一个经典的说法,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人尽皆知的品牌。
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你觉得它人尽皆知了么?远远没有。
阿里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你认为它在中国人尽皆知了么?远远没有。
实际上在这个阿里18周年传播事件中,有一个对路人的随机采访视频就说明了这一点,当采访者在街上采访的时候,竟然有个大叔说阿里巴巴好像是一家饭店,还有个小学生说马云是个搞儿童摄影的。 ”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人尽皆知的品牌。”这个观点,有点意思。
品牌,这个词。大到国家品牌,小到个人品牌。人人都知道美国吗?人人都认识中国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缩小到个人品牌,那就更是个否定命题了。
既然没有哪个品牌敢说自己“人尽皆知”,才不停地“广而告之”。
反过来想,这些品牌真的需要“人尽皆知”吗?规模化,集群化的品牌,当然是越多人知道越好,这就是用户量多少个亿,日活多少百万,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是品牌估值。品牌的价值占据整个品牌估值的份额,可以看出这个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资本认可度。
小众品牌,本身是有鄙视链的。不是所有人都认识这个品牌,而这个品牌本身也不希望所有人都认识。它只希望“自己的用户”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爱惜自己。其他人,无所谓。
这就是今天我跟朋友讨论的,日本的百年老店和中国的百家连锁店之间的差别。商业模式的差别,本质上是初心的不同。京都的百年老店,往往面积很小,不想扩大经营,只希望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一家小小的店铺能子承父业,祖祖辈辈,一百年,几百年。
而国情不同的是,我们总想着百亿的市场份额自己能占多少,因为中国这个市场太大了,即使再小众也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受众。我们希望连锁经营,几百家几千家,眼及之处都是自己的店铺,那才是最好。
没有对错,只是选择路径不同。后者更容易规模化,产业化,而前者更容易出真正的品牌。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