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o:父亲失手打死晚归女儿: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早恋,而是……

太痛心了!

17岁,对于一个女生来说,本该是花样的年纪。

但前两日,晨妈却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

#哈尔滨某高校女生在厕所产子#

当老师和同学发现这名女生时,她早已瘫软在地,厕所里也满是血迹。

更可怕的是,这名女生将手放在了婴儿脖子上,似乎想当场掐死这个刚出生的孩子。

新闻一出,网友纷纷评论,认为女孩太傻,太蠢,也有评论觉得女孩的男友漠视生命,玩弄感情。

晨妈不知道在这段感情中,具体情况如何,但站在一位母亲的立场上,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作为女孩的母亲,心里该有多痛苦,又该有多自责。

自己的女儿有了孩子,非但不能像别的母亲那样,告诉所有人,分享这份喜悦,反而要独守秘密,一个人承担着巨大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苦。

这对于17岁的女孩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她的父母,亦是……

教育女儿,一句“你要自重”就够吗

其实这些年,类似的新闻事件不在少数,“偷偷产子”的字眼也屡见不鲜。

而新闻当事人又大多是未成年的少女,晨妈印象中最小的一位才年仅13岁。

尽管新闻出来后,我们都会先谴责不负责任的男孩,但对于女孩来说,伤害既已造成,便是无法挽回的。

再多的舆论谴责也远抵不上自身受到的伤害。

因此,不管外界的因素如何变化,我们必须教女儿:

如何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首先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柴静曾在一档节目中,采访过几位十五六岁就意外怀孕的女孩,她们说:

“没想到成功率这么高,一下子就中了”

“怀了也可以打胎,没有关系,睡一觉就好了”

“男朋友说可以做无痛人流,他出钱”

在这些女孩的想法里,怀了孕,只需要做个无痛人流,就“万事大吉”。

于是,有了第一次堕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

但没人告诉他们,不正规的堕胎会有多大风险,会对未来生育造成多大的影响。

甚至,有的女孩选择了“私自产子”,再轻易扼杀掉这个无辜的小生命。

这样的悲剧,显然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儿是这场悲剧的主角。

因此,我们都要明白:

谈性,不可怕,羞于谈性,才是最无知的做法。

在央视节目《性侵犯:隐蔽的罪恶》中,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老师刘文利表示:

“长期分析研究数据明确表明,性教育开始得早,不仅不会引起孩子的性行为,反而会延迟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

孩子懂得多了,知道不当的性行为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伤害后,才更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关于具体如何与孩子谈论“性”,晨妈之前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有疑惑的父母可以看一看:

《“18岁时,爸爸给我一盒避孕套”:孩子人生最缺的一课,大多数父母都不敢讲

其次,保护自己,也意味着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咱们常说,恋爱中的女人是盲目的。

这点,晨妈不能苟同,因为并非所有女性都是如此。

但不可否认,青春期的少女,对爱的认知很懵懂,处理感情的事也较为感性,因此更容易在恋爱中受伤。

晨妈曾在网上,看见网友讲述过这样一件事:

小学时期,我们班上有一位成绩优异,性格也很好的女孩子。

但是这么优秀的女生,偏偏在关键的六年级和一个男生谈起了恋爱。

小升初考完试,这个女生进入了我们当地有名的初中,但开学没几天,她的男朋友便提出要和她分手,受不了打击的她,没过几天竟然选择了自杀。

好在抢救及时,捡回来一条命,但同时,她也被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后来也不知道她的具体情况了,就是想来,觉得真的很可惜。

相信类似的事情,绝不仅仅发生在了这个小女孩一人身上。

而本应是最单纯美好的初恋,却因为这样的遭遇,被罩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雾。

其实,作为一名母亲,更是作为一名同样经历过青春期的女性,我们是最适合和女儿谈论“爱”的人。

什么是爱;

在爱里受了伤,我们怎么正确对待;

良好的恋爱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在恋爱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保持大脑清醒,如何保持人格独立。

这些都是课堂之外,我们需要给女孩们上的一门必修课。

而且,我们在和女儿谈论这些问题时,不妨拿出我们的恋爱经历和她们分享,效果也会更好。

世界告诉女孩要自爱

却没有告诉男孩别去伤害

像开头那类悲剧发生时,男孩虽然总是被最先谴责的一方,但他们受到的实际伤害远比女生少,甚至有的男孩子并不在意这种舆论攻击。

但作为一名男性,没有道德感,没有责任感,显然是无法长期在社会立足的。

因此,家有男孩的父母,一定要告诉他:

别去伤害一个女生,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这一点,和告诉女儿如何保护自己同样重要。

不去伤害,首先要从认知上做到尊重女性,把握分寸。

在美国德州曾发生过一起枪击案,凶手是一名男性,射杀对象则是一位他追求过的女生,而他这么做的理由仅仅是:

女生一直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同样,咱们也经常看到男生因为反复遭到拒绝,向女生泼硫酸、持刀伤人的新闻。

“爱而不得”的确痛苦,但爱情本就是你情我愿。

如果女生已经明确表示过拒绝,男生还不依不饶,这就是一种强迫、骚扰,没有分寸感的表现。

这样的男生,往往比较自我,习惯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他人身上,久而久之,性格也会变得偏激,容易走向极端。

其次,我们要教男孩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而责任感,是不分年纪的。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视频,视频中的男孩年仅13岁,为了让妈妈多休息一下,自己独自在寒夜中摆摊,直到早上7点多。

只有承担过生活压力的男孩,以后才不会轻易向女孩许下诺言。

也只有明白责任意味着什么的男孩,日后不管是对另一半,还是自己的孩子、家庭,才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女孩需要懂得保护自己,男孩也需要懂得尊重女孩,只有两方的教育都到位了,才能避免悲剧的一次次重演。

早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年少时期犯下的错,往往是从情窦初开开始,这也是咱们听到孩子早恋,就如临大敌的原因。

此外,早恋的确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学业、影响未来择偶观,甚至导致犯罪。

如此看来,早恋就像一颗包裹着糖衣的药,诱导着孩子深陷其中。

但父母若因此就强势打压,那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则更容易造成一场父母与孩子间的战争。

豆瓣上看到一篇题为《早上老公把女儿打进医院!骨折!》的妈妈自述,全文洋洋洒洒几千字,大致内容就是:

原本乖巧的女儿初三陷入了一段恋情,父母怎么劝说都没用,后来直接彻夜不归。

在派出所查询后,父亲发现女儿私自开房,一气之下,顺手拿起了冰球杆子,关上门开始打女儿。

其实这对父母,原先很宝贝这个女儿,不舍得动她一根手指头。但这次,女儿竟被打得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到医院检查发现尾骨都被打断了。

经历了这一遭,女孩也许会和男友彻底了断,但不管是她,还是父亲,心理必然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其实在这个事件中,父母并不是没有好言相劝过女儿,最后也是气急了才会下此狠手。

可“尾骨断裂”这种伤害,未免也太过惨痛。

晨妈并不全然反对打孩子,特别是在反复劝说没有用,甚至孩子变本加厉的情况下,但打的工具,必须是“手”,也只能是“手”。

其实,人都会有克制不住情绪的时候,特别是父母,谁都不想看见孩子往火坑里跳。

但怒火的释放,要有度有量,否则后果会比现在的情况更糟糕。


其次,堵不如疏。

晨妈身边不少家长,会在孩子青春期时,只告诉他这么一句话:

千万不要早恋哦,早恋你就完蛋了!

可情窦初开且有了独立思想的他们,真的能因为这句威胁似的话语,就不早恋吗?

答案未必。

开口谈爱这件事,和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同样重要,而且最佳时期不是青春期,而是成长期。

现在的孩子,本身比我们那时就要成熟的早些,所以在和孩子看电视剧时,不必避讳一些婚姻、情感题材的电视剧。

戏剧来源于生活,很多电视剧中情侣相处时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妨就着他们的例子,和孩子畅所欲言,各自发表看法,聊一聊。

最近《小敏家》在热播,看过的妈妈,应该都知道主人公“刘小捷”的爱情故事。

她就是因为深陷爱情,而逐渐丧失自己思想的一个女生。

我和菲菲在看的时候,也少不了“吐槽”,她还跟我说,自己以后恋爱了一定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凡事也会和父母商量着来,不会善做主张。

如此一来,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力她的恋爱观,也拉近了我们母女之间的感情。

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

孩子学校里流传的八卦绯闻,或者孩子喜欢的偶像恋爱了……

当孩子愿意和你分享时,大大方方的和他互动,远比一句简单的“千万别早恋”有用得多。

少年“怦然心动”的那刻,相信不少父母都经历过。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将这份“怦然心动”硬生生按下暂停键,而是从各方面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青春期时,面对这些问题的疑惑。

今天晨妈提到的几点,妈妈们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做起来。

记得,和孩子谈爱,永远别嫌太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