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后,慢慢就不喜欢睡懒觉,尽管是周末,也能在固定的时间醒来而后起床。正盘算着闲散的一天该干点什么,手机里突然蹦出消息,同学群里开始有人讲话。
偶尔会在同学群里聊几句,不过多数时候,我是保持沉默的那一个。群里每天都有人分享生活琐事,这是一个可以放开心扉肆意讲话的地方,成年人需要这么一群能胡言乱语的哥们。看群里在激烈的抱怨着寒冷,有同学晒着自己雪天室外工作的照片,白雪皑皑,自己裹得像个大熊猫一样,照片下还附着一段骂领导的话语,想想也正常,这种天上班,怨气自然很重。
群里一阵同情之后,那位雪天室外工作的同学开始骂骂咧咧的讲起自己的悲催工作经历,说自己的岗位本不用在室外,结果来了新领导,处处为难自己,还给他调了岗,至于原因,他说是领导到了更年期,或者脑子被驴踢等等,语气中全是责骂,算不得原因。
人在事业上的成长,都是遇到了几位自己觉得很傻逼的领导或者工作遇到波折才开始的,唯一有例外的,是那些智商情商双高之人,可惜我不是。回想起自己,由毕业初期的自信满满甚至带着些狂妄到后来处处受排挤感觉无处安身,再到如今低调努力干好本职,每一步走的都不容易。
我羡慕那些智商情商双高的人。记忆里总是能翻出曾经滴滴打车遇到过的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跟他一路聊着,尽然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之感。老人家跟我说,人不管到了哪都要记住,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先做人后做事。想来,这必然是老人家一生经验的积累,用来反思自己,才发现总结的无比经典透彻。
社会跟学校毕竟差异巨大。自小习惯了学校唯成绩论英雄,成绩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其他的所有被无限度的缩小,学习好可以肆意挖苦别人,学习好可以在迟到也不挨批评,学习好甚至连跟同学发生口角都会被老师偏袒,学习好成了护身符。隐约记得,中学班里某次选优秀学生时老师说过几句话,大概意思是到了社会衡量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不过那个时候,是没有人会刻意的去提倡其它,毕竟高考只讲分数。
其实,自小我就不是一个会跟人相处的人,尽管我很想成为那个能融入集体,能跟各种人谈笑自如的人,可终究,我还是只习惯于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圈子。某次跟一位很内向的同事聊天,说起性格,他尽然跟我有共鸣:性格内向的人在事业中,确实有劣势。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谓本性,大概也指性格。尽管,没有人愿意一成不变的陷入劣势中,可改变并没有那么容易。单位有位老人跟我说,一个人一定要保持自己,他还说在坚持自己的前提下,学着跟别人相处。好深奥的道理。
尽管这些年过去,我依旧没有成为自己满意的那个我,可慢慢的,有了点心得该如何去做,也慢慢明白老人家所说的保持自我的意思:我们生而不同,如果把人比做是一坛酒,我们的个性就是酒香,离了酒香,再善于交际也无济于事。
当然,并不清楚群里发牢骚的同学到底因为什么而被排斥,也不好细问,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那些情商天然高的人,旁人总得经受些磨难,只有在磨难中大彻大悟,生活才能苦尽甘来,他大概就处在磨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