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内圣4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古往今来圣哲们的胸怀极为宽广,而可达至圣大德的,约有四种境界:诚恳谦恭,注重自我修养而生出聪明睿智,是二程(程颐、程颢)的主张;精诚感动神灵而做到事先知道,是子思的遗训;安贫乐道而身体健康面无忧色,是孔子、颜回、曾子、孟子的要旨;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吟诗作赋而意趣安适、精神愉悦,是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的人生乐趣。我痛恨自己少壮不知道努力,而到老年经常会后悔恐惧,对于古代圣贤们的心境情趣,不能领略获取一二分。只能反复寻思,叹息感慨不已。
修身是士大夫的重要功课,他们读书并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养成高尚的德行,君子是他们的标杆,做圣人则是终极目标。
程朱理学尤其重视修身,曾国藩跟湖南善化人唐鉴学习程朱理学,唐鉴当时官至太常寺卿,正是他后来向皇帝推荐曾国藩办团练,并断言曾氏虽然进展不快,但一定可以成就大业,可以说是曾国藩的贵人。
后来,曾国藩又跟另一位理学大师倭仁学习研几的功夫,所为研几,就是认真对等瞬间的念头,将细微的事与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每天写日记,在日记中对自己进行无情的批判,积极的开展自我批评,以澄净自己的心灵。
曾国藩对自我的批判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他将白天做的不好都逐条记在日记里,并将日记发到朋友圈相互相传阅,请朋友们批示,完了之后寄回家,装订成册。
看我们现在人很多人,都不敢发朋友圈,即使发个朋友圈,还要设置三天的可见期。
曾国藩这样做,既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然而,即使这样,他还是时常自责,苛责自己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学业一无所成,老大徒伤,因为他以圣人为参照,这样就从来都不会自满自足。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能达到什么程度,就看你以什么作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