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作者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无论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而已。
想要变得更好就要不断提升自己,问题来了,提升自己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如果我说要你把它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我想你会讲我站着说话不腰痛。
所以,最好、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把提升自己变为一种习惯。如何把一件事情养成习惯,有人说坚持21天就可以,然而很多人却是三分钟热度,或者都从未开始去做过。
这里介绍几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助你把一些看起来很痛苦的事情,逐步养成习惯。当你能把提升自己变为一种习惯,可想而知,你会越来越强大。
02
方法一:开始阶段,把目标缩小到足够小,小到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
不管你想在哪个领域提升自己,我们都会有一个终极目标,比如减肥要减到多少斤,一年要看多少本书。想的时候还好,真正要你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要实现这个目标好遥远和痛苦啊,坚持不了多久,或者还没做呢,就被打败了。
所以,开始阶段,要把这个终极目标拆解到足够小,比如一天跑一百米,一天看一页书。这样的好处,你心里没有恐惧感,不会抗拒,而且你在完成时会很简单,不会打击你的意志力。
有的人会说,这么简单的事情,即便去做了有什么意义,其实唯一的意义就是让你先上路,这也是最大的意义。只有你开始了,后面才会有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这中间还有一个点要强调,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场所去实现你的小目标。比如,跑步,你就去操场去跑。读书,你就去图书馆去读。
有人说,这么点小事,何必呢,宿舍就可以完成。如果你真的是在宿舍去完成,我想大多时候即使这个目标再小,你可能也无法持续,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总结:先建立足够小的目标,目的是最大程度的降低你的抗拒,利于你去开始。然后选择合适的场所去完成,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相当的大。
03
方法二:执行阶段,忘记你的终极目标,降低你的期待感。
其实也不是忘记,而是不要过多去期待。大家都听过边际递减效应吧,意思就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
比如,吃一块烤肉,第一次吃很美味,第二次吃,美味度降低,第三次吃,估计你都不想吃了。同样,坚持的热情也是如此,刚开始,热情度很高,越到后面热情越低,套用这个效应,可以叫为“热情递减效应。
如果过分期待终极目标,在热情逐渐降低的时候,无疑你会烦躁焦虑,可能你也就放弃了。
还有一句话是,越期望越失望。过分的期望,内心就会急功近利,带来的也就是执行过程的质量降低,过程做不好,结果必然会差强人意。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你的终极目标,全身心投入到完成的过程中,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成功也就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总结:执行阶段,忘记终极目标,好处有二。第一,最大程度的保持你的热情,第二,避免急功近利,高质量的完成。
04
方法三:把你每天都做的这件事,逐步常态化,达到一种不做就难受的状态。
有人会说,去做那是没办法的事情,能不做的话我还不想做呢,怎么可能达到不做反而难受的状态呢。说这样的话的人,大多时候是从未坚持去主动完成一个目标。
主动坚持过的人,会有所体会,真正进入那种状态后,会很难停下来,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比如,我写作,一开始我也很抗拒,写了大半年后,发现一天或者几天不写,心里就觉得难受,总觉得这一天过得不完整,还欠点什么。
当然想要达到不做就难受的状态,一定是需要长期的、密集的坚持,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举个反例,为什么你现在那么抗拒去变好呢,因为你现在的堕落就是一种常态,所以,一旦让你去努力,你就会难受。反之,当你把优秀变为一种常态,一天没收获,你就会难受。
总结:长期坚持,你会进入一种不做就难受的状态,就像你一天不刷牙,嘴巴就不舒服一样。
05
最好的坚持就是变为习惯,所以把提升自己变为一种习惯尤其重要。总结一下以上的内容。
001 缩小目标,小到你很容易就能完成,选择合适的场所去完成。其实,当你真正去做了,你会超额完成,然后循序渐进。
002 忘记目标,目的是为了保持热情,避免急功近利。同时你的质量和效率会大幅提升,成功也就是不经意间的事情了。
003 长期坚持,把习惯常态化,达到一种不做就难受的状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你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