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凭借出色发挥,以五比一的绝对优势战胜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彭敏,成为第三季的冠军。
决赛中,雷海为与彭敏对决。
真正的高手过招,拼的不仅是实力,更是心态。
彭敏招招必杀,但因求胜心切,屡屡折戟,将先发优势拱手相让。雷海为面如平湖,在自己更确定的题目上果断出招,拉开优势距离,再以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分析赢下赛点,一锤定音。
因为热爱,他的眼里有星辰大海
舞台上的雷海为,身着红色夹克,说着略带口音的普通话,看上去和我们经常穿着睡衣取外卖时见到的小哥是一群人,但深厚的诗词功底,自信笃定的台风,又让我们坚信他不仅是一位外卖小哥。
正如一位观众所言:“他在送外卖路上悄悄背诵的唐诗,在图书馆里忙里偷闲查阅的宋词,在每一个日晒雨淋后读过的元曲,都在这一刻绽放出来!
送外卖的日子里,雷海为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八点起床,烧好早饭和中饭,吃一顿就出门。下午两三点,回家换电瓶时热一下饭,吃完紧接着去赶晚高峰送餐。
在送外卖的间隙,雷海为就用手机搜索诗词阅读。在等餐或者休息的时候,他会把随身携带的《唐诗三百首》拿出来看。“这样,一单外卖送到了,一首诗也背会了,心里特别高兴”。
总有人能在繁忙奔波的日子里,依然不忘诗和远方。
生活实苦,但人生处处有诗意。正如点评嘉宾康震感慨,“每一个人,都可能在你的跟前变成一个传奇”。
因为热爱,雷海为的眼里有星辰大海;因为热爱,《中国诗词大会》更有人性的光芒。诗词不是高堂之上的展品,而是每一个人都能去观摩玩味的精神珍宝。
初心不改,迎来海阔天空
从外卖小哥,到《中国诗词大赛》冠军,雷海为十三年磨一剑,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只要你足够努力,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1981年出生的雷海为,2008年春节过后到杭州工作。十几年的打工生涯,他做过电话销售、工地拖电缆的小工、服务员、传菜员、洗车工、保安……,但,从来没有改变对诗词的热爱。
父亲从小就把诗词写出来贴在厨房墙上教他朗诵,雷海为说:“他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将山川湖海藏于心中。”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雷海为不舍得买太多书,于是,他这样描绘自己以往的读书生活:在书店里当场把那些自己喜欢的诗词背下来,回到家里再把它默写下来。有时候,一天背得比较多,可能有一两个字忘记了,下次去书店的话,再把它核对出来。
主持人董卿面对他的表现,兴奋地振臂喝彩,“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是呀,读书多了,人生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上,在谈吐上,在胸襟里,也可能是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以梦为马,不负昭华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雷海为给嘉宾和观众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淡定。他不卑不亢、处变不惊,无论是第一次遗憾离场,还是第二次攻擂成功,看上去都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刚开始,以为他只是死记硬背,后来发现,他是真正进入了诗词的精神世界,没有功利性,不需要向谁证明,所以才有一份笃定在心间。
有观众说,自己要是每天送外卖,内心的希望肯定早就被磨没了,剩下的时间看手机都不够,哪还有精力去思考诗和远方。
但雷海为面对一个人为生计奔波的无奈,仍然坚持学习诗词,并积攒下一身卓越的诗词功底,背后是有多么大的热情和恒心。
生活中,我们也看到,有梦的人很多,能坚持的人却很少。就像一场马拉松,刚开始时熙熙攘攘,你追我赶;跑到半程,竞争者越来越少;越往前跑,越敞亮,能跑到终点冲刺的人并不多。
夺冠之后,不少人对他赞誉有加,但也有少部分人说风凉话:“夺冠又怎样,不还是要送外卖。”
对雷海为而言,冠军只是他对诗词深深热爱带来的副产品,没有冠军,没有知名度,没有诗词大会,诗词一样会给他带来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也许,夺冠不会立即改变雷海为的命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奔波之余,雷海为始终坚持阅读,对诗歌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一定能让他的人生更加光彩。
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不平凡的光芒。再小的梦想,能够坚持就都值得尊敬。
希望,我们都能以梦为马,不负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