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一,父母从桂林回来,还有四天就是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儿时的歌谣又回荡在耳旁。
我记得每年端午手上系的红线,门前飘的艾香。但我并不知道红线是母亲亲自拣选,夜半起身,小心地为我系上。我不知道那艾草是父亲从市场上买回,系上红绳,费力的翘着脚挂在门旁。我最喜欢端午的粽子,饱满的糯米,掺杂着红枣,花生,溢出满室馨香。
而今年的端午节却非同寻常,端午节遇上了父亲节,本是普通的节日却因父亲的称谓而颇显神圣。相对于每年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母亲节,父亲节却似乎总是平淡了些许。是啊,平淡到从小到大,似乎都选择性的忘记。我忘记了每年的父亲节,我却难以忘记父亲的给予。
儿时的父亲的记忆一直是温和可亲,我不曾挨过严厉的巴掌,也从未听过刺耳的责骂。父亲总是如春风一缕,无论是我犯了错误,还是我考得很差。我听得最多的一句便是,"你过来,我们谈谈。"我最享受的便是与父亲的谈话,因为从一开始的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到最后的口若悬河,信誓旦旦都是我一个人的舞台,父亲只像一个安静的听众,默默的倾听我的懊悔,埋怨,内疚,伤感,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你,加油。"这金口玉言一出,我便如获新生,撒丫子跑开,继续我行我素。但奇妙的是,父亲的谈话似乎有着无尽的魔力,于是学习累了想偷懒时,考试失利想放弃时,手握试卷信心全无时,耳畔总是会响起父亲的那句,"我相信你。"是啊,我的身后永远有一个不对我人生指手画脚,无条件相信我的父亲,未来之路又有何可畏惧。
我记得高考发榜的那天,我从山东回连,父亲一早就站在家门口等我,那天父亲说了最多的话,眼中闪着奕奕的光。"太好了,我们查了三遍,都不敢相信,还真的考上了。"父亲一直在自言自语。对于每天工作到半夜,从未陪我写过作业的父亲,对于只给我开过一次家长会,还走错班级的父亲,女儿的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竟成了他最大的骄傲。是的,对于一直在默默地关爱我,一直相信我的父亲,也只有努力,才能不负期冀。
我一直在努力,因为我有一个以严厉而著称的教官的父亲,因为我有一个可以在雨天,在泥泞中匍匐前进的父亲,因为我有一个曾在战火硝烟中战斗过的父亲。但是他却只对我温柔。每天军号响起,父亲总是穿上整洁的军装,叠好整齐的被褥,出发跑操。而我总是眯着眼睛藏在被里,等待着被叫醒。每天操场上号令四起,父亲总是英姿飒爽的跑在前列,而我总是在队伍中穿来跑去,故意捣乱。每天食堂里人山人海,父亲排在笔直的队伍前,而我总是翘着脚嘟着嘴故意挑食嫌弃。可是父亲却依然对我温柔如故,他从不唤我早起,也不肯带我上操,他从不唠叨我的错处,也不叮嘱我早起别迟到。他只用坚定的眼神告诉我,我是他的骄傲。
现在,我真的成了他的骄傲,他每天的期待就是我回家和他谈谈工作的事。从"我们谈谈"开始,流经我的失意,困惑,为难,驶向人生的决择,判断。他依然一言不发,无论倾诉还是抱怨,都只是我一个人的舞台。最后的最后,还是那句我相信你,但是我却总能找到解答。因为人生根本无需指点,只要坚定信念,冷静分析,总会柳暗花明,而让我明白这一切的正是父亲。
又到父亲节,我却恍然大悟我竟错过了那么多。我最想感谢的父亲,我最需要感谢的父亲,竟已错失了这么多感谢的时机。也许父亲从未希冀我的谢意,他只是一如继往的相信我,而我也只是要做一个值得他相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