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人群里,沈姜和来鹤见过两次面,来鹤和冯未未自然比较熟,沈姜和冯未未从未见过面。只通过一次电话,之后就是在三人群简单客套了几句,说等沈姜的电话。现在他正要将和霍沙交涉的情况,与来鹤和冯未未说说。他拿着手机,心里一阵感叹:北京,真是个高效的地方,连我这中年人也没被落伍,庆幸啊。北京生活,又是多么激荡人心的岁月,没经过以往习惯的人脉链条———亲戚朋友,同学同乡,请客送礼,攀龙附凤,没有漫长的人际关系争斗,仅靠互联网,手机,在“全面晋升”上,就可以找到合伙人。而且,大家都抱着希望速配成功的愿望,一丁点也不想浪费时间。
沈姜将与霍沙的交涉在群里说过后,他客气地请未见过面的冯未未与霍沙联系。他把霍沙的电话及微信都给了冯未未。冯未未显得极有涵养。他并未像那些专做电话营销的销售人员,油滑世故,唯利是图,冯未未积极的声调,不快不慢,听上去朗朗的,谦逊中全是知识和修养腔。
冯未未的声音也就是二十五六岁,沈姜猜测,听上去像个戴眼镜,瘦瘦高高的知识型理工男,但绝不是弱不经风那种,恰恰相反,一准是运动理工男。最起码像来鹤一样,清华北大硕士。
沈姜在三人群里先说:“我与原做APp公司正交涉交接,上面是我与原APP老板对话,请@风未来看看如何交涉。”
上次微信里冯未未没说什么,这次他马上说:“沈总是这样,他们公司购买了saas服务,会有账号和密码,这个给你之后,按时交费app肯定是可以用的。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再重新开发”。
接着又发道:“如果是她们自己的saas平台,把相应模块的代码提供下,把后台数据库和接口提供下。”
沈姜说:“谢谢。对方在上面对话里也说了,交接您所说的这些,需要产生新费用,是这样吗?”
“对,现在他们解散了肯定不交钱了,如果是他们买的别人的saas服务,他们肯定也得交钱。”
沈姜犹豫一下,他心里有点隐忧,他想兼顾一下三人中的来鹤,就说:
“如果这样,我考虑担心买他们的太贵,就不如重做。或者,虽然对方给了一部分,还保留若干,而他们又处在解散无人状态,总之,如果继续受他们牵制,就不如重做。@来鹤@风未来 你两位帮助分析一下。”
来鹤一时沉默。冯未未说:“saas服务不贵应该,之前一年多少钱啊,我觉得,重新开发的周期长,利用先有的先运营者,不然上面的用户怎么办,这部分用户丢了可就太可惜了,让她们把数据库给提供了,慢慢转移,签个协议。”
沈姜迟疑一下,道:“主要是原来这家公司太不靠谱,尽量不和他们来往。”他只能把责任推到霍沙的“那家公司”身上。
冯未未挺专业,说:“只能一步一步的转移,尽量对用户无感。不然你断了几个月去开发新的app,用户会流失的。”
这时,沈姜心里挺矛盾的,因为他有些说不出口的话,嗨,本来就没什么客户。可这话怎么和来鹤冯未未说呢。实在说不出口。最后他说:“要不这样,我把你微信给对方(对方老板姓霍),请您与他谈谈好吗?”
只能这样,这样既显得自己的开明,又可以化解一时尴尬。
“好的,沈总,这个app现在是什么状态?”冯未未问。
这又是沈姜有点难于启齿的。他先是没听懂:“现在这个APP,是完全打不开。”这也暴露了他的外行。他心里也能觉察出自己的技术白痴。
“不是,是有多少用户,活跃用户有多少?”
沈姜为难的很。他脑子有点乱。急速地思考着。最后说:“用户原来有几百家,也不多,活跃用户一百多”一着急,忘了标点符号。这些也是自己瞎蒙的。
“这个是b2b的是吧。”冯未未步步紧逼。其实,冯未未是无意的。这也好,可以一探冯未未的技术水平。
沈姜觉得这个问题好,马上答道:“B2C”
“是一百多个用户是嘛?”
来鹤一直冷眼旁观。
沈姜答:“是,一方为旅游资源提供商,一方为旅游消费者。”
“现在如果不是很活跃的话,可以先买半年saas服务,然后自己开发。”可以肯定地说,冯未未是专业的。但沈姜觉得自己表现的不好。
他略微带自嘲地自我解围说:“可以考虑,我把对方微信给你。”
他把霍沙的微信发到了三人群。
过一会,沈姜有点急,也是以示关注,问:“@风未来app公司霍沙加您了吗?”
冯未未回到:“加我了,他说他刚到苏州,说给我打电话。”
沈姜心说,霍沙这家伙,看来去苏州是无疑了。嗨,一个退出北京沙场的创业老板,偏偏去了苏州这个天堂,咱们真有缘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