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爸爸用好多书塞满了孩子的整个书包。
孩子没有理会“忙碌”的老爸,快乐得像只小鸟一样在屋子里飞奔。
当他张开双臂,准备拥抱爸爸时,从天而降的沉重书包,把这个小小的身躯压在了地板上。
站在一旁的老爸镇定自若地喝了一口水,便带着踉踉跄跄的小家伙出发了。
上学的路上,是一片灰白色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在急匆匆地赶路,没有人在意生活到底需要什么色彩,也没有人知道奔波忙碌的真正意义。
每个人都好像是一个游走的机器,毫无个性地在单调的世界里挣扎求生。
就在这时,路边一颗大树下,一个男人自我陶醉般地拉着小提琴。
他显得遗世而独立,却能用悠扬的琴声,为大树增添美妙的色彩。
小家伙看呆了,他无限憧憬地望向拉小提琴的男人。
在孩子的心里,他便是点亮生活的那一束光。
就在小家伙举起手来,忘我地模仿拉琴男子的动作,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时候,爸爸却把书包举到了他的眼前。
没错,上学的时间到了!
当梦想被现实叫醒时,小家伙满眼沮丧,但他还不懂被现实压抑的痛苦,他还无法体会不能追梦的遗憾。
在学校门口,他依旧欢乐地与爸爸挥手告别。
爸爸望着走入校门的孩子,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他提着沉重的公文包向公司方向走去。
我们总是这样,把自己的沉重强加在孩子身上,以“为你好”的名义,压抑孩子的梦想,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与我们一样负重前行的人。
小家伙来到学校,把拉琴男子画在了作业本上。
他期盼得到老师地赞许,却被老师无情地指出,学会写“ABCD”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爸爸来到公司,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同样头疼不已。
他不再是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有色彩的爸爸”,而是公司流水线上一个不停运转的“灰白色”机器。
孩子被无差别地教导,爸爸被毫无意义的工作压弯了腰。
每个人都被要求成为融入社会的一份子,却失去了个性,更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所存在的意义。
曾几何时,或许爸爸也有他自己的梦想,只是被社会教育成了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而不是屹立在梦想世界的参天大树。
当爸爸在下班后与孩子深情相拥时,他又变成了那个“有色彩”的人。
然而当他看到孩子的“梦想画作”时,却皱起了眉头,小家伙的眼中,也不明就里地闪现一丝哀愁。
日子就像流水账一样,千篇一律地重复着过往。
孩子在每个上学的路上,依旧会因拉琴男子的美妙音乐而兴奋不已。
但是,每次这个可怜的小家伙,都会被爸爸拖入学校,被老师教导“学习”才是正道。
我们大多数父母都会按照成长的既定轨迹,要求孩子成为一个与其他人一样的人。
而我们始终不知道,有些孩子永远不会被磨平棱角,他们始终执着地追寻属于自己的色彩。
就这样,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交出了令大人满意的作业,却不再有笑容展现在脸庞。
他遥望着不可企及的梦想,却张开了双臂等待重压在身上的现实。
直到有一天,爸爸突然醒悟,带着孩子再次来到“梦想世界”,寻找那个拉琴男子。
但,斯人已远去,梦想只剩下空洞的外壳。
小家伙怅然若失的样子,触动了爸爸的爱子之心。
他自己站在了孩子梦想的高地,举起双臂,模仿拉琴男子的模样,丝毫不在意旁人异样的眼光。
他重新为孩子点亮了心中的梦想,父子两人重新成为有色彩的人。
虽然他们与其他“灰白人”格格不入,但是他们享受着拥有彼此的幸福与快乐。
当你追寻梦想时,总是显得与别人不一样;
当你为梦想坚守时,总会有人跳出来对你嗤之以鼻;
当你因梦想迷茫时,还会有更多的人嘲讽失落、彷徨的你。
从此,你因害怕与别人不一样而遮遮掩掩,你因恐惧别人的闲言碎语而畏畏缩缩。
渐渐地,你活成了大多数人的模样;而今,你又把孩子禁锢在“从众”的牢笼里,剥夺他们的梦想。
孩子为什么都要走父母安排好的路?
孩子的人生,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抉择、去闯荡?
孩子的世界里,本应该有光、有树、有色彩。
父母要做的应该是,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送他们去走自己想走的路,实现他们自己想要达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