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流水线工人的缺失,技工们的日渐泛滥,人们越来越看轻技工的重要性。
不同于流水线工人的是,工人可以计时或者计件,总之,多劳多得,而技工,需要的是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好比如修电脑,打样板,修摩托,做样品等等,这些都非一日之长就可掌握。
在谷饶镇的发展初期,技工的地位是受人尊敬的,说夸张点,是掌上明珠,一台电脑,如果出现毛病,没有电脑维修师傅,它就等于废材,同样,一辆摩托,一台缝纫机,或者一件像样的产品,是不可能随便就能做出来的,它需要一定的技术功底,经验和技巧。
而现在呢??我举几个亲身例子吧:
在手机店里,我正浏览着手机,一位需要维修手机的进了店里,师傅在听完他的情况后,很快就拿起螺丝刀动起手来,期间那人还比较健谈,说到手机的这个问题已经找了两家,没个能修的,师傅则自信满满的保证这个问题他弄得来,还讲解给那人听弄哪里哪里就可以了,其实呢,听那师傅说的方法,真是挺简单的,只要把盖打开,人人都可以弄。
很快,手机就重新组装好,那人一试,果然解决了,连连称赞,但是一听师傅收费20块,就软磨硬泡的要师傅算便宜点,说他不过是拆出来调了一下下而已,师傅当然不妥协,因为这个问题是他研究了很久才练成的,最后,那人不情不愿的给了20块。
这就是典型的看轻技术,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20块能解决的问题可能你20年都学不会,你凭什么不服???
前段日子,茂广村这边出现了变压箱爆炸事件,当时,很多人的家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包括我朋友家,碰巧当天我过去,他老爸就委托我把电脑拿去给我朋友修一下,当然,他也跟着过去,到那一检测,只是电源坏了而已,一般这种零部件是没单独维修的,而且它还是被大电流给烧掉,最好的方案就是换个新的,所以唰唰唰的,一下子就给换好了。
帮忙搬回他家后,他妈妈第一句话就是:呵,这钱赚的真快啊,才几分钟,就150元。我听后,没有跟她讨论成本得多少,只回了句:你也可以不换的。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技工们遇到的问题是越来越刁,而为了赚这门钱,技工们也是拼了劲的研究,很多技术也都得到了提升,可为什么大家对技工的态度还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因为当下最缺的不是技工,而是流水工人,技术虽然不好学,可学习的人还是日渐增多,造成大家的一种心理:看不顺眼,或者不喜欢就直接换一个师傅,反正现在一大把。
人们不会去衡量技术成分,不会去在意技术的高低,同样是维修,治标不治本和治标又治本的,刚开始都是可以使用,但是时间一长,好坏就开始显露,不过这都不是人们在意的,他们只在意那一开始的态度和心情。
有些更是把维修的时间作为你酬劳的标准,越快修好的问题就是小问题,就不值钱,就好比那个修手机的,他只看到师傅简单的调试,却没了解到师傅解决这个问题付出的努力。
好比工厂里的机修,他们是拿固定工资的,本意上是帮忙维护工厂里的机械正常运转,一旦需要维修,那就会耽误到整体的流程,所以按道理来讲,机修出现的次数越少就代表工厂的流水越顺利,可是,就有那么些人会觉得来的次数越少,那就代表机修的工钱越容易赚,所以,他们总能找点有的没的的事或者是越界的事让机修去做。
而且有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因为经验的累积,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但是在花钱雇佣机修的老板眼里,你不修个半死不活的,就不能轻易换东西,哪怕是一根好一点的针。
我只能说,无论技工是否泛滥,只要是凭真本事赚钱的,就该得到尊重和理解,你们可以拉下脸去哄一个流水线工人,却对需要经验累积的技工处处要求,对此,我引用一个国外的实际事例做结尾吧。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来“会诊”的专家一连数月一筹莫展。后来,移居美国的德国科学家斯坦敏茨经过反复摸索比对在电机旁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并指导工程师们打开电机,将画线的地方的线圈减少16匝后,电机果然恢复正常运转。斯坦敏茨因此开口向福特公司要1万美金的酬劳。有人说:“画一条线值一万美金,这是敲竹杆”,斯坦敏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转身开了个清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福特公司经理看了之后,不仅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敏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