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概念,当务之急。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语出《孟子.尽心》)意思是智慧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出明智正确的选择,因为他知道当下最紧要的事情该做什么。
我们所处的这个年龄,当下最紧要的事情是做什么?
有人说父母年事已高,当然要以孝敬父母为主;有人说孩子正在读书,当然要以照顾孩子为主;有人说人近中年,当然要爱惜健康保重身体为主;有人说人生苦短,当然要以及时行乐为主。
放置在不同个体的具体语境之下,答案似乎都对。
但是,人生总有一些通用件是必须的。
首先,我们拿什么来孝敬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察迹不察心,察心世上无完人”,意思是孝道这种美德,关键是看身为子女的是否有孝的心志,而不看他能为父母提供多少物质。话虽这么说,可别把古人的意思理解错了。古人说的是,你首先要有孝顺的心志,在有心志的基础上为父母提供尽可能好的赡养条件,那才是孝道。如果一个做子女的,家里贫困,父母年长,却整天呆在家里不出去做工经商挣钱养家,表面上看似在父母身边照顾服侍,请问你拿什么赡养父母,父母病了,你能提供怎样的医疗条件,父母去世,你能操持怎样的丧事葬礼?孟子说“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做儿女的不努力学习工作,挣钱养家,让父母活得贫困,就是不孝,不要用守在父母身边为自己的懒惰和无能寻找借口。
其次,我们用什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社会注定是分层的,身在小城,现实所限,我们无力给孩子提供与北上广深大城市那样优质的教学条件。于是可以看到,身边很多朋友在大都市买房,期望摆脱高考的地域歧视,周末辛苦辗转送孩子到北京上海学习各种才艺,渴望在孩子身上这一代实现阶级穿越。但是这一切都是以物质财力为基础的,如果我们自身不努力奋斗,如果当初我们的父辈没有咬牙走出农村,如今的我们可能还在山坡放羊。
中国的很多夫妻模式,像电子游戏的结伴打怪,第一通关是结婚买房,第二通关是送孩子上大学,第三通关是给孩子买房结婚,等到辛辛苦苦三个通关打完之后,夫妻之间才突然发现迷失了自己,根本没有夫妻之间共同的事业追求,没有共同语言,甚至貌合神离仅仅是男女两性凑合在一起熬日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问题是我们在做怎样的老师?是不是性成熟了,找个性伙伴做爱,生个孩子,就成为父母了?那老师的身份又如何体现?
当然,有人会说努力挣钱有毛用,年轻时拿命去挣钱,年老了拿钱来买命。可是,试想一下,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努力挣钱,老了你拿什么去买命?再说健康这回事,难道努力奋斗与健康身体是完全对立的吗?说起熬夜读书,奔走奋斗就是不热爱身体?那纯粹是无能者给自己的无能在寻找最廉价的借口。我喜欢的胖子罗振宇说过,一万个山沟里百岁老人,也不如一个中年早逝的乔布斯有价值,有意义。
什么叫活着?就是像孔孟这样的先哲,已经死去2000多年了,如今无数世人还在怀念他们的存在,咏诵他们的文章,铭记他们的教诲,感悟他们的智慧,这就是活着。
什么叫死了?就是空活了一百岁,心脏还在跳动,鼻子还在喘气,但躺在床上像一堆等待腐烂的肉体,对这个世界毫无用处,这样的存活有什么价值与意义可言?老年社会为什么乎成为整个人类世界的巨大负担,不是说人老了就应该遭人鄙弃,我们自己也终将要老,问题是老了就意味着行尸走肉混吃等死啥也不做吗?
最后再说行乐。什么是活着的乐?很多人幻想着退休之后找个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地方去养老。请问你年轻时不努力,老了拿什么资本去优厚地养老?一个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早晨起来有人问候,走在街上有人问好,活在世上被人需要,对人有用,这样的人才有心劲,这样的生活才有活头。
沉迷于烟酒或者无用无聊的游戏,哪里是行乐,分明是浑浑噩噩地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