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12月 6日
顶着一头油毛毡,单曲循环《皆非》,睡眼朦胧的走出家门。寒风呼啸,运气真好,或许能给我换个帅点得发型——乌鲁木齐的冬天,总是“骚”得让你你猝不及防。
刘邦有一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沛公此时凯旋而归,酒酣胸胆,慷慨高歌;而我此时步履蹒跚,头昏脑涨,人模狗样。
距离高考一模还有四十来天,按理来说我应该绑上头带,贴上标语,埋头苦读。但我却油然而生一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情怀,每天读书、听歌、弹琴、打球。奇怪的是,我的成绩依旧不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不是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是我追求的。我的墙上依旧贴着“复旦”“交大”,但我的上进心去了哪里?我的动力又藏在了何处?
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反思了自己,发现这是成长带给我的改变。
小时候拿了一百分,第一念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学习有什么进步,而是想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奖励和同学羡慕的目光。而现在,考好了,意味着下次进步的机会更加渺茫;考不好,意味着家长老师的冷嘲热讽,还要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说实话,对我来说,现在一场球赛的胜利远比多考50分让我激动。
只能说,在这个丰富无比的世界中成长,我们虚荣心的焦点,渐渐地被改变了。我们思考的越来越多,关注的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认知却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分不清自己想要什么,越来越看不到道路得尽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求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生之路也必然如此,先经历孤独寂寞,在迷茫中“独上高楼”,在漫漫天际里寻找自己的目标,之后开始为之不懈奋斗,不惜“憔悴损”,日渐消瘦低迷,却“一厢情愿”,无怨无悔。最后,经历了千山万水,西风黄叶,却发现,穷极一生所追求的已不再重要,近在咫尺,却还是“可望不可即”。
我想我还年轻,第一境还都不曾遇见;但我又想,那些我曾追求过的东西,是否已经在“灯火阑珊处”。
徐志摩说:“我追求的,无非爱,自由与美。我用飞蛾扑火般的义无反顾,用雄鹰搏击长空的凌厉,去追求。”
丢了目标就重立一个,少了动力就再找一个。“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活得那么矫情。
大风渐退,云消雾散,一抹红云又浮现在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