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情绪,大家都不陌生,也知道从表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绪,可是对于微表情,我相信很多人不了解,我对它的概念是从看美剧《lie to me》中了解到的,也从里面了解到一些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今天看到《终身学习》作者提到这部美剧,并和情绪联系起来,给了我与情绪很好相处的方法。
作者写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会本能反应在面部或者肢体动作上,即使对自我表情控制很好的人,也会有短暂的原始体现,这个时候我们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分析与找寻TA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这个观点让我很受启发,对于我处理人际关系很受益,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家人,比如:我下班回家看到婆婆脸色不佳,如果用以前的常规思维,我会想:我哪里没做好吗?是什么事情惹妈妈生气了?然后心里会抱怨起来:我没有做什么惹妈妈生气的事呀,干嘛板着脸……看了情绪管理后,我会想:看来妈妈心情不好,可能有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身体不舒服,在这样的考虑下,我会做事多为老人考虑,而不会心理再有抱怨想法。
这本书的作者提到的每个人的情绪来临很多时候有“情绪诱因”,而要找到“情绪诱因”,需要我们反复自问直到找到那个点,然后再重新将这个点去整理与定义,并且记录下来,每次情绪来临都这样做,长期下来,再次情绪来临时,我们会有意识并有此察觉,这时再告诉自己那个重新定义后的点,这样自己的情绪就会放松下来,很庆幸我以前就知道这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我找到了我的内在小孩,以前我和老公吵架,不管事情是不是老公的错,我都会埋怨他,从刚开始的埋怨到剧烈争吵,每次这样的过程都让我很心碎,后来应用这个方法后,我开始自问:这件事的矛盾是什么?我的内心期望是什么?这时我的答案是:我在试探老公是不是爱我?再接着自问:为什么要试探老公对自己的爱?我想到小时候被妈妈责备过,我试着去体会小时候的自己,发现那时候的我有个潜意识告诉自己:妈妈不爱我。从此我只要与亲密的人有冲突,都会去验证是不是不爱我?原来我的内心是缺乏爱,找到这个点后,我又用现在的身份去拥抱小时候的自己,并且告诉她:亲爱的,那个时候妈妈的话一定让你很伤心,妈妈是太累了,所以才会不经意说话伤到你心,她很爱你!有了这样的定义后,再次回忆这个记忆,我都会告诉自己:妈妈是爱我的。很神奇,以后和老公的分歧我们会更多的就事论事,我也不会再去试探他,这样的感觉让我很放松,我知道我接纳了自己,也原谅了妈妈,我又找回了归属感,这种感觉很美妙。
同时这本书给我育儿也带来启发,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让一时情绪冲动造成孩子幼小心理的创伤。
我知道我还是不完美,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来深挖自己,走向自己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