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是消遣,不是一种追求冒险和赌输赢的纯粹的娱乐,也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为了达到严肃的目的而采取的严肃的手段。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投资与战争一样严肃,也与战争一样充满着欺骗、假象、猜测与证伪。在展望2017年投资之时,我们必须清楚,所有的预测只是一个路线图和可能性的描述,而事实的发展,可能会远超我们的预料。
债券利率
无论大家是否愿意,年末的违约潮、萝卜章和钱荒重来,已经宣告利率会不以央妈的意愿为转移而自发向上。过去十五年间中国借着“第二美联储”模式而获取的积累,现在已在美国自身再平衡需求下而不得不重新调整,如果中美之间不能保持稳定的息差和回报率牵引,则人民币与美元资产的比价效应会牵引汇率进一步向均衡点进发。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重新调整群众的心理预期,并非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庙堂诸公应当远比我们更明白这一现实。
2016年“涨价去产能”现象的出现,已经说明实体经济的资本血管迫切需要去血脂、降血压,尽管在过去五年间,在电商们的努力下,消费品领域初步实现了全国统一市场,但在企业间商务领域和众多仍需要企业与政府及类政府机构进行交易的半市场环节,明晰的定价体系仍未确立。债券市场的乱频发局,正是没有统一报价和成交系统的结果。在一个数十万亿规模的市场上决定人民币的基础融资成本,采用的方式却类似“袖口摸手指”,在今天的技术水平和手段下也算奇谈。
违约是一种被动加息,2011年的信托影子银行大发展、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乃至2016年的违约潮,都属于自发加息,市场会自动以信用风险、收益率等等手段,使得资金的实际价格提高,就算名义利息不抬升,借钱的门槛提高也是广义加息的一种。
理解了贴现,就可以理解债务和当前购买力之间的关系。要害在于对贴现率的认知,名义和实际是不同的,预期与当下是不同的,甚至个体之间也是不同的。由终值看现值和由现值看终值,前者是股票和权益市场,后者是地产市场和债券市场。对未来变现价格的预期越高,就越愿意现在出高价,甚至动用杠杆。当你动用杠杆的时候,股票市场的债务结构期限短,还款支出基本是期末一次性的,而地产市场的债务期限长,还款支出是期间固定周期的,就像做正回购需要不断续作一样。股票和期货市场去杠杆,限制保证金比例和提高手续费效果大,而地产和债券市场去杠杆,加息的效果更显著,就是这个原因。
低估值高股息
2016年的A股和港股市场中,低估值高股息股票已经有一定的较好表现。特别是在A股,由于奇特的新股发行制度和打新暴利财富效应,很多投资者为了获取“打新”门票,更愿意买进股价较稳定的绩优蓝筹股作为仓底股,这样能以低估值股票获得的较低风险的持股市值,稳定的高股息,以及高额的打新回报,可谓一举三得。
而2016年末,债券市场出现风雨飘摇,更闹出令普罗大众觉得匪夷所思的国海证券债券代持事件,招财宝的侨兴债的假保函事件等等,大众投资者感受到一直以为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和各种理财产品,其实有不少隐藏风险。从而“低估值高股息”股票因其标的更透明,流动性更好,投资风险较低,潜在回报更高,而更受投资者欢迎。
因此,在2017年,如果上述市场投资偏好得以延续和加强,“低估值高股息”股票会继续表现抢眼, 甚至包括银行股在内的大盘蓝筹股也逐渐由“大烂臭”变成香饽饽。而由于不少大盘蓝筹股通常是指数成份股,而且权重较大,大盘指数也因而受惠,获得很好的支持和上涨。
大宗商品
2016年,大宗商品出现了上涨行情,先是“黑色系”出现暴涨和热炒,跟着铜等有色金属也开始上涨,原油也因为OPEC达成限产协议,价格重上50美元以上。
从过去20年的大图景来看,现在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处于历史低位。从长期趋势来看,去年的上涨仅仅属于恢复性上升。相对于已处于多年牛市的美股以及美债,大宗商品更应该值得投资者关注,就算仅从风险收益比来看,投资“当头起”的大宗商品比牛市高位买入美股美债,值博率更高。
事实上,如果全球范围内确实掀起基建大潮(包括美国大基建政策获得落实),极有可能推动全球经济积极回升,而大宗商品将首先获益,资源类及原材料商品价格会继续走高。
所以,2017年,大宗商品及相关股票会继续有好表现,甚至会进入大宗商品牛市。
具体来说,有色金属可能比“黑色系”表现会更佳,特别最能反映经济状况的“铜博士”。如果作为铜消费大国但缺铜的中国的经济能企稳向好肯定会对铜价上涨会有很好的支持。
如黄金等的贵金属,如果大宗商品牛市重临时会有抗通胀的功能,17年也应该有一定好表现
WTI原油期货在17年站上60美元以上是大概率事件,如果17年下半年OPEC延长限产协议,而世界经济继续走好,那么油价有可能进一步走高。但受限于美国页岩油企业和其他不受限产协议约束的油企增大产油力度,油价涨幅应该不至于太大。
如果通胀持续升温以及世界经济表现较佳,其他品类的大宗商品价格也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