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收拾家分为两个部分,一、收纳整理,二、清洁卫生。这两个部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理的收纳方法,是根据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身高、体力及各种物品使用频率等来划分的。既要方便每位成员的使用,更要避免给收拾者带来后续重复整理的繁琐。一个整洁的环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养眼,更是一种舒适感。
今天我和儿子说:“我发现收拾家是一门学问,在收拾的过程中特别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我现在都感觉我以前做题思路敏捷就是在收拾家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我要打破你的计划,不能高考以后把家交你管理,而是现在开始就要留心所有的家务事。”
儿子说:“你看看!我是被妈妈耽误的小孩,你啥也做完,都不给我学习的机会。”
现 在应该少有这样的大箱子了,长约1.6米
我说:“我给你打个比方,以前我们家只有一口大木箱子,全家四口人的衣服都在箱子里面,应该说箱里长期保持乱糟糟的,我和我妈妈,找东西还相对翻腾劲儿小点,而男人一上手,那整个箱子就是翻江倒海。在我很小的时候隔一段时间就会建议妈妈应该收拾箱子了,开始是我和妈妈一起收拾。后来就是我利用休息日一个人完成这项工程。全部衣服拿出来堆满一大炕,一件一件叠整齐放回去大概需要一整个下午的时间,而当我们需要穿的衣服被叠放到箱底的时候,这一下午的辛苦就被十分钟的翻腾而糟蹋掉。开始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是会抱怨翻乱的人,后来他们会让我来帮忙找,我是凭着放入时候的记忆找出来,要比他们快,可是我也没办法避免翻乱。”
儿子说:“那你应该把当季节的衣服放到上面,过季的放到下面。”
我说:“对,后来我就用了这个办法,结果是会乱上面的半箱,你想四个人的衣服交织在一起,肯定还是会不好找。”
儿子说:“那就应该分季、分人来放了。”
我说:“根据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总结,最后我找到了最佳摆放划分。(如图所示)每个人占四至一,箱子后面一排是过季衣服,前面一排是当季的衣服,两边分别是哥哥和爸爸的,中间是我和妈妈的。”
儿子说:“如果是我就会把男人和女人各占二分之一来划分。”
我说:“那是曾经试过的方案,因为男人翻衣服更容易乱,所以两个男性的衣服更容易混为一谈,所以把他们远远隔开,即便是乱也只是乱一个小角,而且我和我妈妈在拿衣服的时候,看到各自旁边的角比较乱,顺手就会打理一下。全家人再也没有找不到衣服的困扰,我也没有重复整理的烦恼。别看是一个小小的衣服收拾,经过几年的时间才得到最佳解。”
儿子说:“妈,我学校的书桌挺乱的,一直没找到合理的规划方法,你有好方法吗?”
我说:“如果我直接告诉你方法,你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类似的问题都不会自己解决。所以我拒绝提供帮助。”
儿子说:“其实我也经历了几个过程,现在稍微好些了。我第一次是按照各学科分开放,第二次是把教科书和练习册分开放,这周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太多,而且不用的也都堆积在一起,所以无论怎样分类都不行,今天我把暂时不用的全部带回家来,果然书桌轻松不少。”
我说:“你看,你这不是做的挺好?你的物品你自己找规律整理才最合适,当然你也应该会摸索到更好的方法。”
(在我们聊完后,我看见儿子默默地把他的书包和写字台收拾了一遍。)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有各种规格的衣柜、收纳箱等等,收拾起来更方便了。以前基本上所有外穿衣服从箱子里拿出来,都是需要熨过才穿的,现在挂在衣柜里随时可以上身。我们也可以冬天的衣服挂一个柜子,夏天的挂一个柜子。还可以按照衣服颜色由浅到深的顺序挂,那就让你享受到了拿衣服的快乐了。
家中还有一个收纳“重灾区”——厨房。除了各种大件:盘碟、碗筷、勺叉、锅盆等,还有数不清的小工具、调料瓶罐、备用调料,真是太多太多了。作为设计师的我,非常喜欢高端的橱柜抽屉,内部自带分隔,而且弧形角的设计让清理无死角,并且结实耐用,更美丽的是它的价格,一个抽屉上千元。我也总结出一分不花的收纳大法:利用各种废弃盒子放入抽屉来分类,第一个抽屉放使用频率高的工具,第二个抽屉放备用调料,第三个抽屉放不常用工具和调料。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需因人而异。
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收纳也是不一样的。有老人首先避免高处放置,有孩子的要把易碎物品及高温物合理放置。收拾整理家不是单纯的整洁有序,更多的是注意使用方便和避免安全隐患。还要包容和接纳每位家庭成员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彼此的尊重。有很多家庭中老公会说类似的话:你把我袜子放哪里了?表面是找不到袜子,仔细想想似乎又包含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