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199×年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当地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地道的农家子弟,我自幼便下田地帮父母耕种,自此养成了坚毅的性格。
我从小便喜爱读书,三岁时便开始认字,当别的小朋友还在外面玩泥沙的时候,我已经能写简单的字了。入学前我曾跟随姐姐到学校上课,因在算数课上表现突出引起校长的注意,被发现我是没有交学费来“蹭课”的,于是被“遣送”回家。彼时落后山村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而我父母拿不出上学的钱,我深深地记得当年那个年仅六岁的我,在校长前面请求他让我缓交学费,然而,他如何能懂我求学之心和家庭困境的矛盾呢。第二年我正式入学,自彼时我成绩优异,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小学五年级,我通过选拔性考试从村小学考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彼时便开启了我人生中的在校住宿的大门。村里离镇上比较远,只能一个星期回一次家,自带米、菜去学校煮蒸。彼时尚年幼的我并没有想到,我在未来的很多年里都要孤身在外,赶赴求学之路,遍尝背井离乡之苦。更没有想过,从那以后我会渐行渐远,将生我育我的家乡、父母抛在身后,不可回头。如今的我回想起来,都忍不住心疼当年那个还是个孩子的我,如何能承受得起那样的苦。但是如今我也非常感谢那时的我,在最怕吃苦的年纪里愿意承受并且承受住了清苦,才成就了今日不一样的我。
后来的我又通过了选拔性考试考去了和平县最好的初中,因在县城读书,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但已有住宿经验的我很快习惯了那样的生活,也将思亲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初中三年我勤勤恳恳,一直使自己的成绩在全是优秀生的班级中名列前茅。然而,也会因为我长期生活在农村,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农家子弟的局限性,出现了我比别人努力但是成绩不如别人的情况,但最终还是一一克服,一心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前进。同时我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并成为其中的干部,工作很忙,但是也没有影响到成绩,我当时的信条是“在比别人少的时间里比别人差的条件下做得跟别人一样好甚至比别人更好,这样才是强者”。除此之外,我也参加过学校的作文、书法、辩论比赛,都获得奖项。
忙碌的初中结束以后,我并没有留在当地的高中,而且选择了外县的学校,为了那里更好的教育水平。高中的时候离家更远,我也到了该考虑未来的年纪,便从此一心一意读书,一心想变得更加优秀。三年跌跌撞撞,也曾不适应,也曾因科目变难而焦急,也曾因考差了而伤心痛哭。但哭过了之后还是愿意继续努力。高三的信条是“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衣锦还乡”,三年积累,只能说在高考时我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失误,取得了让父母欣慰的成绩。虽然没有衣锦还乡,却也没有战死沙场,虽然不能取悦我自己,但是我仍然非常感谢生活,感谢那时的自己。这三年来,我习惯了无论事情有没有好的结果,都要尽心尽力去做,我已经习惯了不半途而废。
(当然这些年也发生了一些故事,不便写在学生登记表上。那些故事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一样的普遍、俗气。比如说初三的时候恋爱,因为我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外县,就分手了。比如说高二的时候我重新开始,仍然是异地恋,但是对方是初中就认识的同样优秀上进的少年,一起变优秀,虽然不经常见面却是精神上的归属,幸运的是高考成绩处于同一个层次,我们的志愿表都是一样的学校。然而人生有那么多意外转机危机,在明明可以一起上大学结束异地恋的时候,突然分手,哭了几天,不吃不喝,活得像个病号。但是我是那么自强不息的,连梦里都劝自己接受现实。最后一起录到华农,但是失去了缘分的人,无论如何也遇不到了,我知道他在图书馆,我也在,然而遇不到,我在饭堂,他说他也在,然而我没有看见他。如今的我仍然会偶尔想念他。有时候早上醒来还是想起他,心里会有无尽的空虚感。想起那些旧事。还有中间岁月里发生过的点点滴滴。)
如今,我来到华南农业大学,希望自己能够养成好的性格,继续以从容积极的心态,保持努力向上的姿态,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