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领悟到一件事情,想跟你分享一下。
你是否在社交上有这样的困惑:与认识陌生人相比,你更愿意自个儿待着,自娱自乐。而真正遇到困难时,有时候靠个人努力很难解决问题,因为你很少向别人示弱,寻求帮助,别人自然不会来帮助你。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对此深有体会,但随着年岁增加,逐渐意识到所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我想要增加更多收入时,却发现光靠个人努力,能做得十分有限。比如你想找一份工作,第一反应就是投简历去面试,但如果你有朋友推荐,你能进入一家公司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最近我们公司来了几个新员工,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是靠“关系”进来的。
当然我并不是鄙视他们的“关系”,只是想说的是:人脉网可以让你找到价值,并可以增加个人价值。这个怎么理解呢?
就拿读书举例吧。我喜欢阅读,平均每天会拿1小时来阅读。一开始我觉得读书就是一件满足自我,自娱自乐的事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阅读寻找答案,既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又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是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
但随着解决的问题难度越来越大,我就会发现读书能带来的回报周期越来越长。比如你要培养早起早睡习惯吧,你不得坚持个百来天,才能形成习惯吗?而等你培养好习惯了,你就需要保持这个习惯。但怎么保持呢?这不是每天早上闹铃一响就得起床,而是我得要在早上安排点事情给自己做,比如学习英语、写作啊。
而一旦从培养习惯进入到技能练习,你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平台期”:你很难再像之前那样,只要坚持100天就能看到希望。掌握技能很多时候面对的就是枯燥地训练,这才是最考验毅力的时候。
好啦,当你逐渐习惯了枯燥的练习,这时候要提升练习的难度或量度,就会让你特别抵触和排斥,因为你时常会陷入困惑: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也许你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比如找到一份年入100万的工作,或是出国留学。但往往你很难坚持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目标给你带来的动力源不足。
年入100万,是什么状态?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实现了这个目标,你想要做什么?可以满足你什么?而出国留学,你想要去哪所大学?想要学什么专业?想要跟哪位老师?留学后,是否在国外找工作呢?这些都是具体的目标描述,但能具体清晰并且生动的描绘目标的,只是人群中的少数。
那按照这么说,你是不是就觉得,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不就没什么希望了?当然不是,既然远方的目标不能为我们提供长久的动力,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短期的利益来给我提供持续的行动力嘛。
既然学习技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人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是很容易逃避的,即便不逃避,获得回报的周期太长,因为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能不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毕竟,发现别人的问题,比发现自己的问题更容易。而解决别人的问题,首先需要的就是社交。所谓“社交”,就是去跟别人换资源:你有问题,我有答案,我帮你解决,换回来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信任,也就是个人品牌,也可能是金钱,还可能认识某些人的机会。
这样做会不会太功利呢?你应该碰到过这种情况:”先生,你好。刚下班啊,我们这里有一家健身房,最近在搞活动……“你一定很反感这种行为吧。可是,这不是社交,这是销售。社交的目的是资源交换,但是交换的基础却是关系的建立,而关系的建立就是,我是否足够让你信任我。
今年我加入了弗兰克的社群,他在群里时常会提到:我做事有点傻,就一点——想要别人帮助自己前,先去给别人提供价值。然后在社群里,他筛选了一些有潜力的人,然后给他们提供价值。有的是给他们钱,填补资金不足,有的是推荐课程,甚至还帮他们付费。
其实,弗兰克的做法很直接:我不跟你玩虚的,我需要你帮我,是因为你有价值,但是在我需要你帮助前,我会先为你提供价值,至于以后你帮不帮我,这是你的选择。或者说得虚一点,看缘分。
那么换成阅读是不是就可以这样:我有知识,你有问题,那么我是否可以为你提供信息,方法,书籍,课程,甚至亲自教你怎么做。而要想实现这种效果,难道第一步不就是,走出去,跟陌生人说一声:“Hello,我觉得你不错,我可以认识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