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关于X神的家庭
在我的身上,“学神”的标签好像是离不开了。
2006年,我15岁。
那年我以443.5,9A的成绩拿到了全市中考的第一名。我们当时是怎么算中考成绩的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为主科,每科150分满分,过127.5分为A,其余的六门课为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化学、物理,这六门课每一门是100分满分。我的语文是143.5分,数学149分,英语148分,其他科目全A。中考算是考出了自己的水平。
2009年,我18岁。
那年我以669分的总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除了自己平时比较擅长的英语和数学保持正常发挥之外,我的语文和文综都超出了平时的水平。
2012年,那时大三的我开始兼职教课。一对一和大班的授课都有,到现在为止,我也是一个有了五年教龄的老师了。除了自己兼职的教中小学的小朋友之外,我自己本身也还是一个大学里的博士生。大学时代考过很多次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商务英语、教师资格等等)、英语语言证书(比如托福雅思翻译等级考试等等),到后来申请出国的文书、研究计划以及考博,全部都是自己学来的,而且成绩都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举个例子吧,考博的英语满分100分,报考我的导师(因为她本人是翻译官)的有4个人,除了我是中文系的之外,其余3人全部是外语系的。但最后英语成绩只有我一个人拿了80+。
从小到大,我很满意自己,没有花过一分钱在培优这件事情上。很有意思的就是,过去,我自己在这培优上面没有投资半分钱,反而现在的家长都非常愿意地把资金投在我这里,他们很放心的让小孩子跟着我手把手的学。
对于我接触到的很多家庭,他们对我的如何成为学霸或者学神级别的人物很感兴趣。时至今日,我只能说很抱歉,我只敢承认自己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算是一个学霸,没有想过用学神来称呼自己。很多人会很好奇说,为什么我家的孩子没有办法学到你的这个程度,是不是因为你的家庭给了你很好的教育资源能够让你顺风顺水的一路平步青云呢?
-----------------------------------我是平步青云的分割线------------------------------------
这个问题,我站在我的立场上,以我的视角来解析一下。
我今年暑假在追一部电视剧是《小别离》。我觉得这个小别离是从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的角度,希望小孩子不要在中国式的教育下成为不能够快乐成长的一代人。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三个家庭,他们有着明显的阶层的分别——以老张家为代表的富人阶层、以童文洁和方圆为代表的中产阶层、以吴佳妮和金志明为代表的平民阶层。
对比了一下小别离的这三个家庭,我发现自己就是一个来自平民家庭的孩子。
我的爸爸妈妈的职业和金志明夫妇非常的相近。我的妈妈本来是一名国营工厂的会计师,但90年代初,妈妈的工厂停产之后,她身边的同事很多人陆陆续续离开了工厂,有的转行,有的创业,但是我妈妈就在工厂里上班。那么厂子倒了还可以上什么班呢?大家要知道,厂子倒了,厂房还在啊,所以工厂的房子就被出租出去给一些民营的工厂作为厂房,一般是陶瓷厂之类的。我妈妈每天上班就是到办公室里等着每个月收房租。妈妈从18岁那年到工厂开始到50岁退休,她在这家工厂上了32年的班。
我爸爸是一个省重点高中的历史老师,从198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那所中学到现在为止,他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了31年的时间了。中学老师工资就那样呗,更何况我爸还是一个边缘学科的老师。所以按照我妈的说法——
我们家只在温饱线上。
当然,那肯定是骗人的。因为我从小到大,除了奢侈品不能大手大脚的买,我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都会满足我,而且对他们来说不难。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地能够出生在这样一个“清苦”的知识分子家庭。我的家庭没有任何权势和财力,没有过硬的家庭背景。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撑腰,什么都没有。
但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都非常的听话,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学习要认真。我觉得学习认真并没有什么不好,本身这就是一种生活哲学。我小时候很喜欢读故事书,不会认字的时候,看带插画的故事书,会拼音和认字的时候开始读格林童话之类的书籍,特别有趣。因为我爸爸是个历史老师,所以我经常到学校去偷偷看我爸爸上课。回家之后,我就自己在墙上瞎写(当然,后来为了改掉这个毛病,我妈妈专门给我买了一个小黑板和粉笔),假装下面一排排都是我的学生。我每次温习功课的时候,就自己在黑板上写写今天老师的上课内容。大概一回生,二回熟,养成了自己便教学生、自己边学习的习惯。
奇怪的是,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很好,但是数学成绩却很一般。到了初中的时候,我不仅语文成绩很好,我的数学成绩、英语成绩也很好。
那么我再来分析一下当年的情况。为什么从一个数学一般、英语零基础的小学生可以快速蜕变为一个数学英语都很好的中学生呢?
在这个地方,我觉得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我的小学数学老师,是一个有点怪癖的人。她很喜欢、很宠爱那些长得比较好看的男孩和女孩,然后什么学科代表啊、组长啊之类的,统统塞给这些学生。而像我这样干,长得普通的小妞,她就没有特别喜欢。所以我对她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印象很深的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有一次到办公室交数学作业本,数学老师看着我的本子不太整齐,她拿了订书机给我,让我把本子订好。结果我反复订了很多次,老师都不满意。最后那一次,我是哭着订本子的,结果订到了自己的手,当时血一下就流出来了。我觉得非常难堪。所以对数学老师的印象非常糟糕,内心也排斥数学。
到了初中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可能再次遇上这样奇怪的数学老师,于是一开始的时候我学的不带劲儿。
但是命运真的很奇妙,初中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非常喜欢我的字……然后她开始喜欢我,在班上夸我的字写得好。
我当时一直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我刚入学的时候,数学成绩非常一般的。难道仅仅是因为字写得好?
所以我觉得不能对不起我的数学老师,就开始非常认真的学习数学了。
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逐渐内化为我自身的一种习惯,如果有一天我马马虎虎地去做事情,我会觉得很不自在。从初一开始,到高三毕业,从高三毕业再到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我想我都是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包括工作),所以我不需要额外去请辅导老师来帮助或者督促我学习。
------------------------------我是进入大学之后成为“跑神”的分割线-------------------------------------------
进入大学之后,我爸妈对我的要求除了认真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以及必须开开心心。我真的觉得非常的幸运,有这样疼爱我的爸爸妈妈。
为什么我觉得幸运呢?因为从小到大我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成长,他们从来也没有要求我必须去挣钱,去挣大钱。反而当我长大越发有钱的时候,我会反过来去埋怨他们为什么不能够为我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撑。为了达到我爸爸的要求,我觉得自己能够好好吃饭和好好锻炼身体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我以前对跑步是有很大的抗拒心理的。到大学的时候,因为我自己当时比较胖,所以就想通过跑步来减肥。一开始我只能跑2公里,然后慢慢变成5公里,到最后的10公里,甚至现在的14+公里,我的要求是每天必须完成跑步的任务。
健身房里的朋友,估计都还蛮怕我的。因为他们一开始都觉得这个小女孩肯定是想无限制的瘦下去才这么天天跑。
后来我告诉他们,我已经坚持了八年了。
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半信半疑,当她们看到我能够坚持半个学期——一个学期的时候,他们打消了自己心里的疑虑。
我觉得,也就是天道酬勤的道理,不论是成为学神还是跑神。重要的是认真和专注于一件你认定的事情,然后不辞辛劳地把它做好,慢慢地就会有收获。
下面几期的文章,我会比较详细、陆陆续续地谈及我从2012年开始,到2016年的这几年间,我所接触到的每一个家庭,他们的孩子的状态、家长的状态,以及我个人对小孩子未来的前景的判断。根据我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我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发现自己是其中某一种类型的家庭模式的话,那么请你适时的调整方向,唯有这样,我相信小孩子才会化被动成长为主动成长,前进的方向会更加明确。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