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立夏

和爸爸一起剥豆豆

望立夏,是缙云话音译。意识是说立夏到了,长辈看看小辈,外公外婆看看外甥外甥女。我一直不明白,还有这说法。反正,我记住了,乘着节日,去看看父母。

立夏,小时候的记忆是,围着锅灶,看着锅边压紧不让漏气的毛巾处,飘出来的香味,咽着口水等蚕豆饭。

吃了饭后,要称一称有多重。坐在竹框里,大人抬着,用上大称,看着他们拨着称锤,憋着气不敢动。然后堂姐妹兄弟之间,叽里呱啦说你几斤,我几斤。

那个时候,自己多几斤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

然后,就坐在门槛石上玩游戏,心里惦记着立夏汤,还有浸润着红枣桂圆味的鸡蛋。

这样的立夏是春季最最美好的日子。

傍晚,没有和父母打招呼,就往家里去了。

车子从妈妈身边开过,打开车窗时,她老人家很意外的笑了。

回到家,老妈立马热了红枣汤,这是点心。

我和老爸边吃边聊,一碗汤的功夫,妈妈已经去地里摘了蚕豆夹回来。然后,勤快的老妈又出去了,有邻居送了5株茄子苗,还有放到人家种子库里的老姜,今天都要种下去。

我和老爸剥蚕豆。背景音乐是沁哐沁哐的京剧。

老爸说:罗汉豆健脾的,蚕豆吃多了涨胃气,不过,他还是喜欢吃蚕豆。罗汉豆呢,最好用水焯一下,否则汤色有点黑。

其实,老爸也是大厨,拿手菜是炒牛肉,还有过年的泡豆腐等各种泡。

老爸说:你拨豆怎么比我快?你又没怎么干活!哦,你年轻,手脚快!

看着前面的米筛,我的一堆豆豆比爸爸的多,爸爸还偷瞄这个?

这个时候,一个老太太进门来,端了凳子就坐下来一起剥豆豆。我想起来,大家都叫她糖囡,她小名,如今86岁了,大家还这么叫。

糖囡老太的耳朵有点背了,我说话都要两遍,她才会听见。听说我一人来,一人回。她说:现在的女人都自己会开车,真了不得。她女儿不会开,都要外甥送,所以不方便。

爸爸说:你放心喽,囡儿明天都会来看你了。

其实,老人家,都惦记着自己的儿女,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节日。或许,这也是他们日常聊天的谈资。

豆豆剥好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了,妈妈也从地里回来。

蚕豆雪菜,炒鸡蛋,红烧鱼,梅干菜肉。鱼是邻居钓来送过来的,中午就烧好。

妈妈打开一罐啤酒,倒了一碗,说:天热了,酒就喝的去了。

我真想陪她喝两碗。看着眼前这个能干的,硬朗的老太。就我们剥豆豆的时间,她已经地里两个来回。

吃好饭,两老人就说:人家要劝留客,我叫你早点回,趁早!

等我7点半到家的时候,他们已经上床休息了,早睡早起,好习惯。

望立夏,望到了新鲜菜,望到了家常话,望到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日子。

你望了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264天,坚持跑步251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