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
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心得】
“不争”。不争是要减少对财色名利的追求,舍弃内心对荣辱得失的执着。回到追寻自己内心充盈、清静和精神上的富有上来,不去过多的追求外在的、物质的需求。当不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和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成就,而是依道而行,找到心中的良知,作为为人处事的依归,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不争名,不争利,不彰显无度的欲望。虚心好学,用真实的知识和智慧充实内在。让百姓消弱个人主张和自我意识,而长养傲骨。引领自己走向人生的质朴归真,让那些好谋心机的人无用武之地。一个有大智慧的人,顺其自然,依道而行,让百姓归于真我,那就却没有治理不好的事。圣人的胸怀和格局指引后世后人,长治久安之道,就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做我个体的自己,从中更加明白恬淡自然,与世无争,虚心寡欲,乃人生真相,乃生命大智慧。在不争中进取,在天欲中发展,在恬淡中长养骨气,在不自显中求得安宁。学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