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奇怪的战争?

明正德十二年,蒙古鞑靼部首领小王子率军进犯明朝边境,正巧遇上明武宗朱厚照出关,朱厚照随即调集长城一线的军队进行作战,两军在应州交战,此战最终以蒙古鞑靼部失败告终,此战后蒙古人十余年不敢进犯明朝边境,史称“应州大捷”。

正德十二年秋八月,明武宗朱厚照在江彬等人的怂恿之下,溜出居庸关,来到边防重镇宣府,这次出关朱厚照是想和先祖朱棣一样,威震塞北建立武功的,结果到了宣府,就没看到几个蒙古人。

于是朱厚照决定到真正的边境去,来到了边防前沿阳和,他还给自己整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名号,化名朱寿指挥于蒙古人作战。

说来也巧,两个多月后,蒙古鞑靼部可汗小王子率军进犯明朝边境,进攻阳和,攻掠应州,在朝臣和边将的一片紧张和劝退中,朱厚照等来了自己想要的战争。

朱厚照命令大同总兵王勋率领北部兵马立即集结,北上迎敌,王勋此时内心是骂娘的,自认为面对蒙古的大军,能守住就不错了,主动出击如同找死。

但是皇帝的命令他不得不听,而且皇帝还比他靠近敌人,皇帝有闪失,那是诛九族的大罪,灰溜溜的带着军队上去了。

此时比王勋还紧张的是他的前同事,如今皇帝的宠臣江彬,大同军什么尿性,江彬一清二楚,反对朱厚照率领大同军北上迎敌,朱厚照同时调集了辽东、宣府、延绥等地的军队,限定十日内赶到阳和、平虏、威武等地。

鞑靼首领小王子得知明军的动向后,率军向南直扑王勋的大同军,朱厚照随即做出相应调整,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火速支援王勋,延绥副总兵朱峦、游击将军周政尾随鞑靼军,不得擅自作战。

又调集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率军驻守阳和,保护前线行宫的安全,毕竟这里还有不少朝臣,要是被蒙古人给一窝端了,也是非常大的损失的。

两军在应州展开大战,王勋兵力明显不足,虽然猛攻蒙古大军,但还是被逼迫退入应州城中,而且大雾天,跟踪鞑靼人的朱峦也退入城中,两军合兵实力大增,再度进攻鞑靼人,但兵力仍然不足,反被包围。

正巧在这时,朱厚照亲自率领张永、魏彬、张忠的援军从阳和南下支援应州,朱厚照的即使出现,打乱了鞑靼人的如意算盘,三支从各个方向赶来的明军会合到一起,朱厚照指挥明军与鞑靼人交战,最终小王子败退。

本该来说,我国古代是十分重视王朝的军功的,所谓的盛世,并非指的是国内百姓安居乐业、家庭和睦,而是王朝威名远播,对外开疆扩土、不断胜利,古代所有的盛世莫不如此。

自古就有“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的说法,主要是对外军事的成功,也是综合国力的反映,因此文臣的谥号以“文”为尊,讲的是内政贡献,而皇帝的谥号以“武”为尊,讲的是开疆拓土的军功。

按理来说,明武宗朱厚照取得了应州大捷的胜利,而且是皇帝亲自指挥的,这对于树立皇朝的威仪非常重要,遇到这种事情,应该多往脸上贴金,大书特书彰显功绩。

但是“应州大捷”却非常奇特,朝廷上下对于此战的态度非常微妙,史书中对此的记载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且朝臣都认为朱厚照在吹牛逼,很多地方都在从侧面说这是一场败仗。

史书中,不副实的“大捷”

关于这场战争,在《明武宗实录》中的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但是关于此战战果的记载,却令人笑掉大牙,“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者,折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

从史书中的这段记载来看,明显是明军吃了大亏了,但是此战的结果是鞑靼军队“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鞑靼部首领小王子,是蒙古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尊号为“达延汗”。

小王子在应州大捷的同年去世,年仅四十四岁,没多久他辛辛苦苦统一起来的蒙古各部,又陷入新一轮的内讧争夺之中,虽然无法将小王子的死与应州之战联系在一起。

但是一定是应州之战造成了小王子鞑靼本部的惨重损失,才造成蒙古各部短期内的争权夺利,否则仅以十六人的损失,蒙古各部的实力均衡不会被打破,直到其孙俺答汗时期,才再度强大起来。

在明朝的时候,明军的斩首数,要远远小于敌军的伤亡损失,这种记载在明宪宗时期出现了很多次,当然那都是小规模的冲突,无法与应州之战比,双方将近十万人,在一起聚会推搡,造成的损失都不仅仅只有十六人。

明军斩首较少,主要因为明军火器的大量装备,明军的惯例是接战之前,先是好几波远程火炮的打击,这样的战术本来在交战之前就造成了对方的巨大伤亡。

而且明军近战火器以散弹为主,打过去能让对手很快失去战斗力,但是不大容易立马死,逃走后重伤身亡的几率大。

而且古代军功记录体系发展到明代已经非常完善了,战场上抢夺死尸人头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不是自己亲手斩杀的,一般是不能上报斩首数的。

冒领战功是违反军法的大罪,而且下次打仗自己被作为炮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明军一般的斩首数特别少,不是战斗力不行,而是战争形式更加讲究团队作战,战争更加成熟。

文官集团为何不热衷于颂扬“应州大捷”

明朝的文官是典型红眼病患者,看不得别人比他牛逼,袁崇焕的“宁远大捷”,稍微了解点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但是汪直主导的“成化犁庭”却少有人知,自土木之变后,文官掌权后,文官集团宁愿丧权辱国,也不愿看到政敌建功立业。

典型的就是两次“复套”事件,成化事情,大明国力逐渐恢复,以汪直为首的军事集团,极力主张出兵河套,收复因土木之败丢失的领土,以解除蒙古对大同、宣府和京师的威胁,但是因为此次作战有武将抬头的趋势,被文官集团打压了,汪直最终郁郁而终。

另一次是嘉靖时期,宣大总督曾铣向内阁首辅夏言再度提出收复河套的议论,这项策略提出的初期着实让嘉靖帝高潮了一波,但是随后严嵩的“党争”议论,指责边臣与阁臣勾结的阴谋,使夏言和曾铣身首异处。

这就是明朝的严重的党争事件,党争最初不是文官内部的党同伐异,而是文官对武勋、宦官的反对,这种斗争完全走向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局面,刘大夏为了反对出海的议论,将郑和的海图和造船图纸全部焚烧,还被文官交口称赞,一时名气大振。

在这群文官的包围下,朱厚照是典型的坏孩子,而且朱厚照出京被定下的基调就是吃喝玩乐、欺男霸女、戕害百姓,这样一个典型的坏人竟然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岂不是没有天理了,所以这次“大捷”自然就被黑掉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