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都不想看见你,看见你我就觉得恶心!”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对夫妻间一方所说出来的话。
是的,70年代初的他们相识于媒妁之言,成婚于父母之命。他们三观不合,一个是穷苦人家贱养长大的穷小子,一个是温饱人家中的乖乖大女儿。
按理说,他们之间的家庭条件是有一些差距的,至于为何最终结亲成功,据说是男方高高大大且有高中学历,要知道在南方高大的男孩子本就占有相当的优势;而女方虽是家中温饱,但由于其过于乖巧且为长女又倾慕于高大男子,又迫于底下妹妹年龄也已到便草草应了这门亲事。
时光荏苒,二十多年已于春去冬来中消磨掉了,与此一起消磨掉的还有他们之间那无关爱情的关爱。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争吵的画面。
他们普普通通,都在工厂里靠消磨时间、贩卖体力过活。他们相见甚少,只是在下班回家后有寥寥数语,却也多半是争吵和抱怨,甚至当有一方上夜班时,他们一连几个月也不曾碰面。
我今天要写的是他们日常下班后的一幕画面。
嘀嘀声在门外响起,男人放下吃着饭的碗去开门。“妈”他们的孩子像履行常例似的冲穿着工衣的有着蓬松头发的女人喊道。“妈,你吃饭吧!”孩子继续询问道。“不吃,不想吃饭。”女人冷漠地回答道。“×××干部过来说,我们要在×月×日前完成…(一个任务),你看具体怎么弄?”男人不知是真相求得解决方法还是为了同女人搭话而问道。“问什么问?什么都要问我,你一个男人干什么用的?”女人突然间不知是被点燃了火药似的怒气十足地厉声呵斥道。孩子见势匆匆上楼似乎试图逃离一个即将成为战争中心的战场。“嫁给你十几年了我到底得到了什么?”“作为一个男人你有什么用?”“你菜也不买,吃得又多,还不买菜!”还未踏上最后一阶楼梯,女人的抱怨声便像机关枪似的扫射进了孩子的耳朵里。
孩子急忙关上房门,试图用这一扇门隔开这无法劝阻的争吵。
门关上了,声音小了,孩子的心却乱了。
“你说,为什么他们不离婚啊?”这是那个孩子问我的原话。
是啊,为什么完全都没有爱了干嘛还要以婚姻的名义捆绑在一起用争吵的日常来填满生活呢?
可能是囿于他们认为所谓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失父母的爱吧,也可能是囿于不想成为邻里亲戚间的饭后谈资吧,但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他们无法保证自己是否在脱离此番困境后获取更好生活后的将就吧!
是啊,因为不满于当下的生活,所以抱怨;可又缘于没有真正脱离困境追寻新生活的勇气,所以选择了将就,选择了在不满中争吵。
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的将就,你们的抱怨,你们的争吵,很有可能都对你们的孩子造成了身心上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只想替那个孩子,替千千万万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说一句:“爸妈,你们离婚吧!”
离吧,还给你们自己一份不被争吵填满的生活,还给孩子一个没有争吵抱怨声充斥的成长环境。
既然没有爱,那各自安好远强于彼此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