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成了我们不用破门而入的窗
周末,同事在朋友圈分享了去安徽安庆的照片。三个男人的背影安静的矗立在诗人海子的塑像前……一时成为佳话。
海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诸如此类的许多诗温暖了无涯过客的人,可最后他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令人唏嘘!
我国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思想解放,崇尚理想……而时过境迁。如今我们都被手机中的媒体媒介交付了时间、俘虏了灵魂……写诗成为笑谈和奢侈。
有人评价他是坚持原始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辩,就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
所以,他的结局注定与屈子行吟般,曲高和寡……孤独而无助,且如他自己说的“孤独不足以言说”。
我突然想到钱钟书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的那篇《窗》。现如今我们都不再需要破门而入,而窗户不就是微信的朋友圈诸如此类的明证么?也没有什么好不好吧!终究可以不加点赞,不加寒暄问候的就可以一探他人究竟,巡考是非,方便如是。尽也少了敲门的礼数,寒暄的耗费,问候的温存……于是,我们都成了拿来主义,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一说的瘾君子。好的照单全收,坏的充耳不闻,种种这般!
哈,也如钱钟书先生的《窗》,不破门而入,也有其迫不得已的时候,比如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譬如东方的张生与崔莺莺。于他们而言,门是门阀枷锁禁锢,他们无可奈何,无力回天于现世当下对抗。而正是这窗儿却开了一个机会,恰是这个机会却给了历史以持续的惊艳和感动……
破和立,自古都是不容易的。未来,不想不行,想多不善!只有实干才是正途!
只是,灵魂和肉体都是需要好好滋养生息的!物质和精神都必须认真对待!
又如英年早逝的海子,以及生不假年的才俊们,如“给了我们黑色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顾城,唱着《一生何求》、《偏偏喜欢你》的陈百强等等,我们如何品读他们呢?
有人说“有限悲伤,无限热爱”!我热切的赞同!
但,我们终需谨慎,虽然爱的力量无限正确伟大,一如阳光,普照天地。可是,悲和伤,却如我们在阳光后的影子,稍不留神,就伤到了你……
华力 20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