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3月份的总结,想着这如果每天800~1000字,那么三年算下来也是不少的字数了,后面还做了一个美梦,就是每天写字的速度和赚钱的速度一样,希望自己梦想成真。
后来又一想,如果1月份写1万多字,二月份写2万多字,那么以此类推到12月份是不是每个月可以写到12万字?
那样这样算下来,三年写的字数,又是比单纯的每天800~1000字更多呢。
这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什么大的变化,加上时间这个砝码之后,就会看出明显的变化呢。
这么想这么想着,又觉得,其实生活其实很有意思,每一件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之间,细想起来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我们有时候刻意去忽略了这些联系,或者说我们选择视而不见或者说懒于思考吧。
毕竟动脑筋这件事情,不如刷刷短视频,带来的愉悦感,来的更快一些,更直接一些。
4月1日,好像是个愚人节的日子,我觉得创立这个日子的人,一定是个有趣的人,所以这个节日就适合做做美梦,说说平常不好说的话,然后自嘲一下,权当放松一下啦。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我应该去搜索一下愚人节的来历,增加一点自己的知识,检验一下我刚才对愚人节的解释,是否准确。
说干就干,来自度娘的解释: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时间为4月1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
愚人节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端,改变了过去以4月1日作为新年开端的历法。
该节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并随着英国的殖民运动和移民活动被带到了美洲大陆,于是成为了欧美流行的节日。
节日起源:
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皇帝查理九世宣布全国改用格雷果里历法,于是原先在4月1日举行的新年活动被提前到了1月1日,查理九世的改革遭到了一些守旧者的反对,他们依然遵循旧历纪年法过新年,互相赠送礼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革新派对这些人的做法大加嘲弄,他们在4月1日那天以举行新年庆祝活动为由,骗取保守派来参加活动并送假礼品给他们,上当受骗的前来参加活动的保守者被称为“四月傻瓜”或者“上钩的鱼”,没想到,这种党派之间相互嘲弄的行为在法国逐渐流行开来,并最终形成了愚人节。
愚人节不仅在法国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节日,该节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并随着英国的殖民运动和移民活动被带到了美洲大陆,于是成为了欧美风靡一时的节日。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人们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愚人节这天玩笑只能开到中午12点之前,这是约定俗成的严格规矩。过了中午还找乐子的人是一个比被他取笑的人还大的傻瓜。过了钟点还开玩笑的人会立刻碰钉子,自找没趣儿。
有一首小诗是这样描述的:愚人节已过十二点,你这个大傻瓜来得晚。待到来年愚人节,你将是最大个的大笨蛋。
以上灰体字部分,是我通过度娘查档到的,放在文章里,便于查找,证明我是做过功课的,哈哈。
关于愚人节,查找过之后,别说,跟我的原来认知还是有些出入的。
比如,过了中午12点,就不能再开玩笑了,这个以前是不知道的,而且对于节日的来历起源也不是那么清晰,现在就知道了。
其实相对来说,现在的节日大都已经失去了最开始的那个意义,也都与最初的初衷远离了很多。
只不过是现在人压力很大,找一个节日的借口,来释放自己很多的压力吧。
尤其像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更是如此,在平常,你如果开过火的玩笑,会被认为品质有问题。
而在愚人节这一天,就可以适当的更放开一些,但我想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玩笑只能到中午12点吧,所以不管什么事情,要有度、适可而止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