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的人,经常会掉进这样一个坑里,那就是「听不懂用户说的话」。这里说的听不懂,并不是有什么语言理解层面的障碍,而是太关注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用户的感受。
几天前,跟朋友约好了去一家游戏厅玩PS5,这次去已经是复购了,一来二去就认识了这家店的老板。老板四十岁出头,是典型的理工男,特别喜欢玩儿游戏。于是,他就跟身边的朋友联合起来,开了这家店。
来店里玩儿游戏的,六成都是在校学生,即便工作了,也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小年轻或者小情侣在这里玩儿游戏。像我这种35+来店里玩儿游戏的顾客,不多。
为什么会来这里玩儿游戏?因为电影不好看,逛景点天气冷……等等的活动选了一圈,玩儿游戏就成了替代品。有一段共同的游戏经历也不错,这就成了来游戏厅的核心理由。因为在大厅玩儿游戏人多嘴杂,不想受别人的打扰,所以就选了一个小包间开启游戏时光。
在游戏间隙的休息之余,就跟老板攀谈起来。聊天嘛,总得挑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聊,如果在这个期间能给对方提供一些信息价值的增量,那就更好了。
于是,我就把话题刻意选定在「我跟朋友在这里消费的购买理由」上。然后,我就把自己的真实的购买场景与想法,原原本本地跟老板复述了一遍。
听完我的讲述后,老板就好像找到了倾诉对象一样,不听地跟我说他是怎么升级改造这家店的,电视采用怎样的硬件,比同行这么厉害那么厉害……我看得出来,他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了,沉浸在良好的自我感觉里。
他讲述了一大堆我听不懂也不感兴趣的专业术语,丝毫没有想要停下来的意思。于是我说,“能看出来你在这方面真的太用心了,我能感受到你的热情。但我作为消费者,我关心的不是这些硬件,而是能跟朋友有一段不受打扰的体验时光,这才是我这类消费者能听懂的语言……”
他了解到我的需求后,接着说,“你俩可以去大包间试试,那里的屏幕大,体验更好,我对硬件进行了升级换代……”
我说,“你说的包间我看了,就我跟朋友两个人,用不了那么大的房间。况且电视太大,距离沙发太近,看着眼晕……”
他说,“不晕不晕,我的硬件是……”
你看,他一直在用自己脑海中的想象,来套我的需求,其实我真正的需求已经说了无数遍,但老板会直接忽略,重新回到以他为中心的自我感受上,这就是「听不懂用户说的话」。
「同理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听不懂用户的话,是要「亏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