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韩国明星崔雪莉自缢身亡”的消息引爆网络,微博一度瘫痪,全网唏嘘。
在如今全员竞争的时代,在15-30岁的年轻人中,抑郁症已经成为自杀的第二大诱因;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社会第二大疾病,2030年升至首位。
抑郁的年轻化,学业竞争的白热化,孩子的心理状况越来越令人堪忧,而作为父母,我们在关心孩子成绩的时候,是否有关注过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曾经在2年前写过一篇《是的,我曾精神抑郁过!》,那是我真实的过往。
而现在,对于孩子,如果出现了抑郁,我能做什么?或许,我至少可以感同身受。
1. 抑郁说来就来
抑郁的降临,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也与成就和财富无关;很多外表乐观开朗的人,也可能是抑郁症患者。
当孩子还有倾诉意愿的时候,父母需要用同理心去了解孩子的世界,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内心。
2.睡眠出问题了
早上起不来,过度睡眠成为了孩子逃离现实中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或者晚上失眠,半夜睡中断。这样的作息紊乱,让孩子总感疲惫,或是焦躁不安。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走出狭小的空间,问问孩子:“我想要出去走走,愿意和我一起吗?”
3.丧失兴趣,疲惫不堪
抑郁的孩子显得很懒,不想动,原本勤快利索的人现在变得无所事事,不想做事、不想上学、不想活动,可是她不是真的懒散。
我们平常疲惫时,往往会选择洗个热水澡、看看书等方式来缓解,休息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但是,抑郁的孩子却无法靠休息恢复精力。
所以当他们说累了,那就是真的累了,那是身体的疲惫不堪和心累!父母应该帮着孩子放松那根紧绷的神经,不要再去苛责孩子,“生活中有比成绩更重要的,放轻松”。
4.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有些压力对于寻常人不过尔尔,但抑郁的孩子实在没有力气来对抗这些哪怕极度轻微的负面情绪,从而会把他愈发推向精神困局的最深处。
不要逼他们去做任何事情,让他们做内心想做的事。
5.迷茫而不知所措
抑郁的孩子常常对一切事物迷茫,不知所措;对身边的人或事漠不关心。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看到你消沉的样子我真的很难过,我知道你自己在努力让自己变得好起来。”
6.我无法控制我的情绪
除了经常不想说话外,抑郁的孩子时常会忍不住情绪失控、脾气暴躁,特别容易发火或者喋喋不休。
这个时候请不要对孩子生气,她需要的是关爱和理解,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7.我不想活了
2019年6月,长沙,一个15岁就被名校提前录取的天才少女、一个在所有人眼里都活泼开朗的爱笑女孩、一个拿过无数奖项的三好学生,从27楼跃身而下。
即时在自杀之前,这个女孩或多或少的有过影射的话语及行为,可是她父母却是丝毫没有一点察觉,更别说采取任何措施了。
很多抑郁的人,会经历从“不开心”到“不想活”的转变。从“不开心”发展到“过不下去”,甚至“不想活”,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总是在脑海中萦绕,冥思苦想各种寻求死亡的方法。
对于那些饱受抑郁折磨的人来说,生活好像没有任何出路了,自己被定住了。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去体验的东西,我会帮你去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事。”
8.不要拒绝医生
不是每个有抑郁的孩子都能自愈的,不要抗拒医生的介入,不要讳疾忌医。
父母需要陪伴孩子一起去咨询,可以告诉孩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我。”
抑郁症的对面更多的是“活力”,身体被困住了,精力被榨干了,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
当孩子感觉不好时,请不要用“比较”和“规则”告诉她应该快点好起来,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倾情陪伴,倾听她们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孩子知道她不是一个人,父母一直在她的身边,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