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女儿的期末家长会上,老师分享了学校的一份小调查,孩子们提到的内容,令老师动容。孩子们最希望的是:爸爸妈妈能活得久一点。
去年,女儿的爷爷查出胃癌晚期,一直在治疗,人逐渐消瘦。年底的疫情中,爷爷住院,爸爸陪床,连续半个多月,每天只能视频聊天。
一次吃饭时,孩子爸爸发来一段爷爷躺着的视频,女儿看完,咬着筷子不说话,过了几分钟,红着眼问我:妈妈,你觉得可怕吗?
-我:什么可怕?
-女儿:爷爷在医院,爸爸不回来,疫情,三件事合在一起。
我看到了女儿眼中的恐惧,她的感情一向细腻,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之前给孩子看过《精彩过一生》的绘本,这本绘本,讲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甚至连死后的世界,都描述地生动有趣,灵魂有可能会变成一罐洋葱,或者一只鸡……阅读《精彩过一生》的时候,孩子被里面描绘的画面逗得不停笑。除了这本绘本,我没有再刻意找过关于死亡的书籍。想着女儿的红眼眶,觉得要再做点什么才行。
回老家之前,我陪他们一起看了电影《寻梦环游记》,影片中小男孩阴差阳错,在亡灵节这天,进到亡灵的世界,天亮之前,小男孩需要靠亲人的祝福,才能回到现实世界中,否则会成为亡灵。
《寻梦环游记》中,所展现的亡灵世界很梦幻、美丽,一个人的离世并不代表永远消失,更重要的是,永远活在家人的心中。女儿在观影途中,随着剧情的转变,情绪也跟着起伏,感动地不停落泪。看完电影的那个晚上,她和爸爸通了一个电话。
-女儿:爸爸,如果爷爷离开了,你会悲伤吗?
-女儿:你会悲伤很久吗?
-挂电话前的一句话是:我希望你不会悲伤太久。
爷爷离世,有亲戚看女儿没有哭,就问:
-你爷爷走了,你不哭吗?
-女儿:为什么要哭?
-亲戚:那是你爷爷啊,你要跳着哭起来,爷爷啊,你怎么走了啊……
-女儿:为什么要这样?爷爷一直在,他一直在我的心里。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亲戚与女儿的对话,感觉两个人的对话,有种鸡同鸭讲的既视感。晚上,女儿看到她爸爸一个人坐在楼梯台阶上,伸出一只手,搭在她爸肩膀上,看着她爸说:
-爸爸,不要太悲伤,爷爷去了一个很美好的世界。他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也在我们的心里。
她爸看看她,用不可思议地眼神看着她:你什么时候变这么哲理?
从女儿红着眼问我,害不害怕,到她能很平静地面对爷爷的离去,我看到了她的变化。也许,她并不知道,从一开始给他们看《精彩过一生》绘本,到一起观看《寻梦环游记》,我的用意何在。令人欣慰的是,她对亲人的离世,多了种不一样的解读。这或许,也能算死亡教育的一种方式,没有说教,有的是她自己对生命的一种看法。
如果孩子对亲人离世,感到害怕,家长不妨陪着孩子一起观看《寻梦环游记》,或许能消除一些恐惧感,也能给他一个答案,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