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与妈妈相处最愉快的2个月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主动、自发、自愿回家了!

龙应台的《目送》里的一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1

每次离家之前,妈妈都会追在我的身后不断询问:拿点苹果在路上吃吧、我把辣椒酱给你装进包吧、我给你买好了你喜欢的葡萄洗干净了带上吧······

对此,我总是烦不胜烦。

“够了!妈,我是大人了,我会照顾我自己,我最讨厌大包小包了。”

这就是我以往经常对妈妈关心我的回应和态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回想起来,在我对她怒吼之后,其实会看到她黯然转身的背影,不过是笃定她是爱我的,所以恃宠而骄,选择一如既往地视而不见。

2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你见过的情商最高的行为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狠狠的击中我的内心:“即使是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

很惭愧妈妈有我这样一个孩子,不贴心,不温柔,对她的态度是那么的不耐。

我在工作上获得领导的肯定和鼓励,获得学员对我的认可和夸奖。

但是如果让妈妈评价我,可能会说我有一个脾气不好的小女儿。

3

为何我会对自己有这样一番自省?起因是我在劳动节前夕做了一个关于妈妈的噩梦。

在梦里是这样一幅景象:妈妈为爸爸庆生的时候转着圈圈跳舞,跳着跳着随后晕倒了,然后我在地上抱住妈妈一直哭一直喊“妈妈,妈妈,妈妈”,给她边按摩头部穴位边祈祷,泪水湿了面庞,心如刀绞。

这个梦让我很害怕,让我在凌晨4点过哭醒过来。泪水竟打湿了枕头。

醒来后,发现对母亲的爱如此深刻,第一次迫不及待的在没有妈妈的催促下主动回到了家中。

4

在传统教育里面我们大多数人从孩提时代开始,家长和老师教导我们为人处世要礼貌温和,要与人为善,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从而为升职加薪修建一条平坦大道,为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外面或多或少地压抑内心的躁郁和焦虑,控制自己生气以免大发雷霆。

那么,回到家中,我们就可以卸下面具,展示真实自我“恶”的一面,尽情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殊不知,家里的亲人也是人,也有他们的感知和情绪。

5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写道:童年,我们渴望稳定,渴望父母时时刻刻都守在自己身边。


但长大后的我们,因为学习,因为工作,与自己的父母分离,反过来发现父母开始依赖上我们,他们老了,开始需要孩子的陪伴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荣伟玲说:“好的父母是天赐的运气,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理基础。但是,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我们能做选择。”


我们注定会与很多人分离,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与爱人,与朋友,与子女。


分手一开始注定是痛苦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分离的痛苦记忆。

小时候父母因为生计会悄悄狠心离开我们使之成为留守儿童,这是合理的;

或者父母感情不和因为各种原因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婚姻而离开我们,这是不合理的。

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我们都会受伤,因为一开始的我并不懂得这些。

6

现在赐予我生命的人——妈妈,正逐渐老去,鬓白早已悄然爬上了她的发梢。

我想我应该真正成长了,回到家中的这两个月,我学会了对妈妈和颜悦色,也收获妈妈对我更呵护有加的温柔。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管你是多大年龄,在妈妈眼里,你总是她眼中长不大的孩子!

“好的,妈妈,好的!我一直都是你的孩子,从未离开。”

在此,作为人子女者,希望母亲能够老得慢一点,珍视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释迦牟尼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妈妈,我爱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