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专门学习了兰海说成长APP的VIP课程6-12岁成长规律(上)和6-12岁成长规律(下)。太震撼了。里面讲述的理念和系统的科学知识,让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有了答案。很感谢能有机会听到这样的课程。很感谢我的推荐人!
我一边听课程,一边对照自己的育儿过程,发现自己以前对育儿真是了解得太少,尤其对孩子在不同年龄的成长规律、特点和需要,我心中无数。自己虽然也到处学习过一些关于育儿的文字,但是,都是零星的不成体系的,而且还不一定正确,有些还是鸡汤文。
由于我对孩子成长规律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对孩子的成长给到的有效帮助很有限。显然,有时还拖了后腿。像我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家长,肯定不少。
今天学习到的内容,主要是关于6岁以上孩子成长模型。兰海老师说掌握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掌握了这个模型,就相当于掌握了青春期孩子教育的道。我很认同。
目前我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有必要再学几遍。但是,好东西还是想先分享一下。
图来自兰海说成长APP
6-18岁孩子的成长模型,由心理、知识领域、学习力、创造力和社会能力5个部分组成。
一、心理。
心理状态是个体行为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影响个人生活幸福的内核。
心理让人产生行为的意识和动力。心理感受和状态直接影响我们是否有充分的意图去扩展知识领域,提升社会能力、学习力和创造力。
关于心理,著名的马斯洛5层需求模型。
图来自兰海说成长APP
孩子的心理需求都满足了吗?
1、安全感。
2、归属感。
3、自我价值。
青春期孩子的诸多问题,跟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
思考题:
1.结合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容易沉迷手机,或者与坏孩子成为一个团体呢?
2.为什么有些优秀的孩子不愿意提高学习成绩呢?
这个原因有2类:
一是,孩子不屑于成绩,想在其他地方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孩子自认的价值没有实现,原因:1)家长反馈了孩子的优秀,2)但是学校没有做到及时反馈。
因此,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用是多元的评价模型。东方不亮西方亮,孩子的自我价值总能得到体现。
反思:我们作为家长,给到孩子归属感、安全感了吗?给到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了吗?
二、知识领域。
现在孩子的偏科很厉害,这里不是说的英语数学物理等等的小偏科,而是大偏科。学校的教育重视的是自然科学,孩子自己需要拓展的还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上大学前,孩子们的知识领域需要宽:
1.拓展知识地图;
2.发现真正兴勤和天赋;
3.更多可能性;
4.生活感受的丰富性。
三、学习力。
学习力,不是考试能力。学习力好的,成绩一定好;成绩好的,学习力不一定好。
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人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
学习力包含3个方面。
1、学习方法。
指个人是否拥有独立学习的方法,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能够快速适应。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任务,设立学习目标以及完成路径。
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学习方法是模仿别人,模仿的对象主要是家长。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科,就慢慢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孩子的时间管理方法、阅读能力都属于学习方法的一种。
2、学术研究方法。
学术研究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者是否能够提出疑问、假设一个观点,并且通过搜集大量的材料来论证提出来的疑问、假设和观点。即:
产生疑问-----提出论点-----论证观点
通过研究某个具体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假设、学会推理、学会验证、学会分析、学会搜索信息。这是一个大的学术研究的方法。比如有些专业的培训机构组织孩子们去贵州少数民族考察某个村落的古建筑、去了解西藏佛教。完成一份学术报告。
3、学习持久力。
学习持久力,可以成为“大脑体能”,指的是大脑能够保持一定学习状态的时间。即,我们能不能坚持。这里指的不是意愿,而是能力。有的孩子平时作业做得很好,但是一到考试,题目就做错了,老师和家长会说,是因为粗心。根本原因,其实是孩子的脑体能不够。这个脑体能怎么锻炼提升呢?
需要慢慢的联系,比如,平时孩子做作业持续专注的时间是20分钟,你可以一个星期尝试有2次增加到30分钟,坚持几个星期后,孩子适应了,你再慢慢增加到40分钟。当然不是一下子加到40分钟,你可以1分钟1分钟的增加。有时候,你孩子的持久力的提升就是一、二本大部头的书。
人生和马拉松一样都是长跑,因此特别需要孩子去锻炼孩子的持久力。持久力不是专注力,它包含专注力。持久力强的孩子专注力就高,但是专注力高的孩子不一定就持久力强。
四、创造力。
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类最高级、也最复杂的能力。是综合以上所有能力之后,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实力。
创造力,是一种综合实力的呈现,它取决于你掌握的领域知识够不够宽。当你懂得越多,你解决问题的素材就越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能力就像你烹饪的手艺,知识领域就像你烹饪的材料,而学习力就让你找到各种各样的菜谱,心理就是你愿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因此,创造力实际上是你的知识领域、学习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体现。
五、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帮助我们融入社会,获得幸福的能力。因为社会能力和别人的相处有关。
社会能力包含4个方面:自我认知、独立思考、沟通与表达、团队合作。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很重要,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比如外貌、性格、能力、心理、爱好和理想。自我认知会受到父母、教育者、同伴的评价、期待的影响。比如时间管理能力。比如孩子选专业。
自我认知高,是指自我认知准确。
2、独立思考。思考的态度+思考的质量。比如,孩子没有回答你的提问“1+1=?”,请分析,这种现象,有几种可能?思考的态度(想都不愿意想)、思考的能力(特别想答却答不出来)、思考的意识(知道答案不想要表达)、思考的质量(答错了)。所以,想去帮助孩子时,要搞清楚到底是上面4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有如下特点:
1)喜欢提问
2)坚持思考
3)敢于质疑
4)能够接受建议
5)能够多角度评价。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没有主见、没有想法,爱说“不知道、都行、你定吧”。是孩子不愿意思考不愿意说,还是说孩子所有的想法到你那里,都是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还是听我的吧。所以我们要思考:是不是我们没有让孩子有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比起孩子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你首先要激发孩子们愿意想,关注点在前面。当孩子们愿意思考后,再去评价结果不迟。千万不要在孩子们还不愿意想的时候就去评价思考得好不好。那样孩子会懵掉。
3、沟通表达。沟通和表达是有区别的:沟通-互动;表达-输出。表达和沟通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沟通能力强的人,会更多的关注对方的感受;表达,只是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沟通对人的要求会更高。所以要思考一下,当你的孩子在一个团队当中,更多的需要沟通,而不仅仅是表达。如果团队中,一味的强调自己的观点,那么团队合作就会有问题。
表达是一种综合能力。
1)表达准确清晰
2)表达有条理(能使用关联词、连接词)
3)能考虑对方的感受、需要和能力
4)能考虑时间和场合。也要用OAT去观察分析。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爱说话、不爱表现,羡慕能主动表达,侃侃而谈的孩子。
有些孩子自我认知是比较准确,她觉得自己不喜欢,就不去做。或者自己做了之后没有得到一个真实的评价,就不想去做。所以不爱说话的孩子有不爱说话的孩子的魅力。而那些主动表达、侃侃而谈的孩子呢,就要学会表达的时机和场合。
所以,当你有了多元的评价标准后,我们看待孩子就更全面了。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任何一个类型和特点的孩子都有他们的优势和价值。
那么,在家里怎么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呢。要思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1)做准确清晰表达的语言示范;
2)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
4)和孩子玩沟通类、表达类游戏;比如瞎子摸人游戏,一个人蒙眼听另一个人指挥去目的地拿东西。
5)和孩子围绕某个话题做讨论、辩论;
6)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表达;
7)不要经常代替孩子表达;
8)不要轻易评判孩子的表达。
4、团队合作。
在团队当中,我们会看到,他们既有成员的身份也有领导的身份。领导不一定是指完美的领导,而是说她身上有领导的能力。首先孩子要学会当成员,然后才能学会当领导。既有当团员的经验也有当领导的经验,那么这个过程就会特别的美妙。在团队中,孩子们
1)要能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
2)能与团队中其他成员合作
3)能努力完成团队目标
4)能面对出现的结果。
有些孩子去竞选当班干部时,只看到有特权、能命令别人,却没看到也是有责任有任务的。
社会能力太重要了。因为她决定了我们幸福的能力。
在社会能力的这四项里面,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自我认知。但是,这是被大家忽略的。真的希望,孩子们能清清楚楚的明白:
1)自己喜欢什么
2)自己的外貌
3)自己的心理
4)自己的擅长
5)自己的弱点。
坦白讲,很多成年人是搞不清楚的,比如我们自己。有时候都不太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是什么,或者是,当你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你的年龄、你的状态已经错过一些机会去争取到你们想要的这些东西。所以,当老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提问,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自我认知清楚,就会知道什么样的事情自己去做会特别开心。
自我认知难,难在也许有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很难就不开这个头,就不去做这样有价值的思考。
比如我们的激励拍手游戏。可以一边看一边思考:激励拍手游戏中,是如何体现“成长模型中的社会能力的?”
游戏目的:训练团队的默契和了解
规则:每队队员围成一圈,拍左右队员的肩膀同时喊口号,看哪对先完成。队员高矮差距比较大。
社会能力如何培养,尤其是自我认知如何做?
当孩子看完一部电影、一本书,打完一个游戏时,最简单的就是问她,你喜欢吗?谈喜好是孩子自我认知的机会,你喜欢里面的那个人物,孩子她可以表达。你想成为谁,在生活当中,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好的父母的一个引领。但是在独立思考这个层,可能需要专业机构带着孩子去提升。在生活中,自我认知可以做得很好。比如说吃饭,你喜欢吃哪种口味,比如说买衣服,喜欢哪种款式的衣服,哪种衣服你穿上好看。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根据老师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是自我认知。
最后,要在培养场景中做到:
1、家庭:尊重规律、榜样示范、融入生活;
2、学校+社会:不跟风、不冲动,以成长模型为目标和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