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一天太平淡,仅仅是因为它真实。
一一题记
“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每天清晨,我总是这样哼唱着这首歌去上班的,今天也不例外。
“你好。一碗面条。老规矩,鳝糊拌面。”面店年轻的老板娘朝我微笑着:“怎么,今天这么早就来吃面啦?”我笑笑:“是啊,开学了。给你,十块钱。”匆匆地扒拉完碗里的面条,我依然急急地赶向学校一一因为今天是我晨管,我必须马不停蹄地赶在7:15之前来到学校。
来到办公室,居然发现自己是第一个走进这间屋子的,因为窗还没打开,屋内还满是昨夜的霉味。这间暑假里经过修缮的办公室,钢窗换成了塑钢窗,据说每学期被钢窗磕破头皮的学生不下十来个;参差不齐的办公桌也换掉了,是油漆一新的老板桌,可惜小了点。这办公桌面上的被塑料盖盖住的两个窟窿,究竟有什么功能,我还不太熟悉,但开窗的动作,却像阳光一样熟悉。来不及搞卫生了,我得匆匆下楼去晨管。
“上课。”“起立。”“请坐。”我习惯在“上课”二字后环视一遍睡眼惺松而又似乎透明无尘的眼眸;在“起立”声后下意识地往后退一步,再深鞠一躬;然后,在“请坐”二字后开始这水泥房子里的精神漫游。
还没等我缓过神来,一声清脆童音传来:“报告,老师!”我把目光向一位举手的男生投去,只见他仓促地站起来:“老师,xxx,回家作业没做。”第一个学生还没坐下,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举报:“报告老师,xxx同学漏做了几道题,要不要补做?”于是,满座哗然。因为,我昨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说过:“不完成作业,老师是不上新课的。”没办法,晨管上是没法上新课了。我只得重申了课堂常规,接着检查学生们的回家作业,让他们预习新课,补做作业……
第一节是语文课,稍休五分钟,我又投身于课堂。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在我正像刘禹锡一般地陶醉在《望洞庭》的意境中时,“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有位学生举手了,“‘青螺’是什么东西啊?”旁边一位学生鄙夷地说:“这个都不知道?‘青螺’是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位学生课前似乎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对,青螺是指君山,远远地望去,明月朗照下的洞庭山水,那青翠玲珑的君山,漂浮在平阔清澈的洞庭湖上,真像是白银盘里点缀着一颗美丽的青螺。诗人想象丰富,比喻精妙恰当,而色调亦淡雅和谐: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下课了。我像是那个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中场休息时那样,瘫倒在椅子上,像一团棉花。
又是一节课的来临。讲的是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兴许是一碗鳝糊面挺管用吧,我依然激情满怀地站在三尺讲台旁,其实我知道自己已俨然成了一支清瘦而精致的狼毫,在被鼠标和键盘敲打得令人疲惫不堪的生存空间,寂寥着如宣纸一般古典而诗意的心跳。
想到这,我有些不寒而栗。终于下课了。又一位女孩追出教室一一
“老师,三峡到底在哪里啊?”又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凑过来:“噢,这个也不懂,白上了一节课,白痴!”女孩子生气道:“你才白痴呢!”
一阵铜铃般的笑声后,我笑着说:“说话要文明。‘三峡’指的是长江三峡,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知道了。”孩子笑着跑开了,我望着孩子的背影,像望见了一片灿烂的晴空。
然而,下午却下起雨来了。
是的,面对诚实的大地,雨季是最好的镜子,等待大雨初歇,等待那片灿烂的晴空。而我,平静的办公室,明亮整洁。
日子置换着年龄,兑取着心情,埋葬着发霉的记忆,呼唤着寂静的声音。在这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你想走得很平凡,你就不能抛弃那一张可以买下一碗鳝糊面的十元纸币。
挣上一百万,是每一个现代人遥远的梦想。可面对平凡而拮据的教师生活,我始终深信:教书育人是一种力量,它使我醒着,不再空洞和贫乏。哪怕只是为了梦中的阵地,我也要守住。
回到家中,吃罢晚饭,又开始投入“另一片精神的‘漫游’”一一读书、备课、改作业、听音乐,然后睡觉,然后作梦。临睡前,我依然如往常一般,打开电视机,恰好是韦唯在《同一首歌》里深情地唱着:
“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于是,我在日记里写下一行字:
守着阳光,守着你们;为了爱,梦一生。
(何志平 2008年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