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腊月二五,细雨。
昨晚吃了小年饭,还有四天就放假。家里打扫干净了,年货准备妥当了,给儿子寄的辣辣的美食也已经漂洋过海到了。
我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骑着小黄车,来到橡胶厂小区。这次活动是给10户特困家庭送过年物资,加入这个团体几年来,我形成了一种习惯,逢年过节前跟着大伙儿走一遭,心里才踏实。
这里距我的蜗居不到3公里,我却第一次来。马路对面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和高档社区,小区里多是八十年代的老式宿舍楼,居住有1800户5000余人。橡胶厂以前也是个大厂,和全国的工厂一样有过辉煌历史,自谋生路后总有些家庭似雨打飘萍,因病致贫的最常见。组织者云姐说始终放不下这个小区,凡筹集到经费就会来看看,有几家确实太可怜了。
这10户人家,都是原厂职工或家属,真正的老弱病残,家家墙上都挂着遗照,那是本该支撑家庭的顶梁柱,命运的模样太狰狞。
第一户,只有两口人,六十多的奶奶和读三年级的孙子。儿子英年早逝,儿媳扔下孩子跑了,奶奶独自抚养孙子,靠给餐馆洗碗为生。老人面相慈和,双手比脸庞沧桑粗粝许多。小男孩挺清秀,眼神灵活,拍照时认真望向镜头,挑起嘴角微笑,搂着他的奶奶也笑了。这让我们一行的心情轻松不少,毕竟看到了笑容。
第二户,四十左右的妻子和丈夫。妻子怯怯地招呼我们,喊丈夫过来。男人一直扒拉着碗里的米粉,目光阴郁,不发一言。原来丈夫有精神病,而且有暴力倾向,时刻不能离人,妻子工作时也必须带着他。很少有老板愿意接纳这样的员工,妻子只能在附近找点零活贴补家用。离开她家后我们都在感慨女人的不易,二十年不离不弃,面对一个无法依靠无法沟通异于常人的伴侣,可能还会受到无意识施以的伤害,这一切瘦小的她都承受下来,除了善良,还有什么力量?
第三户,七十多的爷爷和二十多的孙子。爷爷戴着老花镜,谦逊有礼,孙子看上去过于虚胖,坐在小竹椅上,眼神呆滞。说是中学时受了刺激,精神出现问题,程度又不够办理精神病的特殊病,门诊治疗就得自己负担。小桌上堆满了中药,爷爷说每月药费都1000多。
第四户,七十岁的母亲和四十多的女儿。女儿脑瘫加左手不便,坐在小凳上用右手翻扑克玩得很专注。见到云姐给的百元钞票也知道开心,抓过去藏进口袋里,嗬嗬地笑。
第五户,八十多的父亲和近五十的儿子。儿子尿毒症十年,每周两次透析,这几年医保保障力度大,每次只需要自己出几十元,只是还有些药报销不了,要上千元。儿子很瘦,气色发黑,老人望去精神倒还矍铄。
第六户,八十多的奶奶和二十多的孙子。刚进楼道口便听见一种怪声,啊-啊-啊,像是从男子喉咙里发出来,有些异常有点恐怖。孙子长得高大魁梧,可惜智力低下,也不会说话,那是他欢迎我们的声音,是他开心的表达。奶奶说,孙子可懂事了,买菜的时候还会搀着她过马路呢。
第七户,五十岁的母亲和二十多的儿子。两位尿毒症患者,母亲透析十一年,儿子四岁得肾炎,大三时发展为肾衰竭,休学治疗几年后,家里承担不起学费无奈退学。母亲在楼下摆早点摊,儿子帮人卖手机,那位本该风雨同舟的男人扔下了他们。母亲是个伶俐的人,能说会道,有礼有节,若身体无恙的话,过日子定是把好手。
第八户,五十多岁的兄弟二人。黑黢黢的屋子,灰尘和油污已难分彼此,气味相当熏人。哥哥多年精神病,弟弟为照顾他终生未娶,没有女人的日子除了脏就是乱。在这里我们的感动更甚于同情,看了那么多兄弟为争家产反目成仇的,却在如此贫弱的家庭发现了最强韧的手足深情。
......
跟着社区主任一家一家走,我不止一次想到两个字:赤贫。真的是家徒四壁,真的是仅能果腹,非亲见难以想象的窘迫。而除了贫困,更让人心酸的是绝望。因为疾病,蒙蔽了希望,看不到前路,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不知该如何煽情,过于细致地描述苦难让人产生罪恶感。雨一直在下,小区门口不远是地铁站,对面的楼盘价接近两万,好像幸福与不幸的鲜明对峙与毫不相干。我不免庆幸,庆幸这些人尚有一点安身之所,虽然阴暗破败,虽然很少阳光,可若是连这也没有,真不知如何立命了。
我或许太不务实,难道活着不是为了活着吗?一直那么喜欢余华,怎忘了他在《活着》这部小说里的明白话: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生命是神圣的,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是至高无上的目的和使命,为了活下去,忍受再多也值得。
贫穷和疾病在世上任何国家都存在,而所有的爱,无论宏大的还是细微的,来自政府层面的或是民间力量,都不只是为了让人活下去,更为了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质量、有温暖、有希望。
鸡年里个人的慈善行动持续进行,自闭症儿童、助学、特殊学校、敬老院、重病患,有的项目一直在做,也有的偶尔为之,由于能力有限,更多时候面对有需要的人并未施以援手。机缘巧合的是,除了一直从事的医院医保管理,年中又开始负责健康扶贫工作,从政策层面能给予贫困患者更多的救助和指引,荣幸之余有了更深的责任感。
这是我在简书的第200篇文章,献给“活着”这件如此神圣的事情。祝愿每一位亲爱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更要活得有责任,活得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