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魏晋,无论南北”。
以上是小学僧几天来连刷十八集《楚乔传》后,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那句经典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总结改编而来的刷剧观后感。美学成就曾让世界为之倾倒,并为后世唐风宋雅打下坚实基础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在今天的影视剧中,竟然成为一个丝毫看不到时代风气,只见于剧本人物身份国别的附庸。
有人说,《楚乔传》就是一部架空剧,很多历史都是虚构的,这么纠结细节干什么?小学僧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知道一点:架空可以虚构历史事件,但与你设定的那个时代相对应的器物、文化、精神、美学总不能也YY吧?
作为鲜卑的你们是有多爱宋朝?
由赵丽颖和林更新出演的《楚乔传》,其年代背景设定在南北朝时期的西魏——从北魏分裂而出的鲜卑政权。然而在剧中这个“五胡乱华”大时代下出现的人和物,却刮起一阵超前几百年的强劲“宋风”。
赵丽颖在剧中有过这样一句台词:“青山遮不住,大江东流去”。是不是有点耳熟?几百年后南宋词人辛弃疾,也作过只有两个字不一样的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悠久——也很讲究,这不假。然而,不是每个朝代都流行饮茶,也不是每个朝代都用一种方式饮茶。《楚乔传》的西魏政权,虽然脱胎于汉化进程较为彻底的北魏,但饮食习惯还是以牛羊肉和酪浆为主,并没有大面积流行饮茶之风。
《洛阳伽蓝记》里的酪奴(延伸阅读)
关于北朝人不尚饮茶的说法,在描写北魏洛阳史地风物的《洛阳伽蓝记》中收录过一个小故事。有个叫王肃的人,从南方投诚到北魏。刚到北方的王肃开始并不习惯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吃牛羊肉,不喝酪浆,依然保持在南方喝茶的习惯——渴饮茗汁、一饮一斗。
数年之后的一天,高祖(魏孝文帝)请王肃来宫里吃饭,问他“茗饮何如酪浆?”王素说:“唯茗不中,与酪作奴”。翻译过来,就是茗茶的地位不应在酪浆之下。由此可见,饮茶之风在当时的北朝并没有广泛流行。
即使是在饮茶之风盛行的南朝,也不会像《楚乔传》里那样研磨茶叶呈粉末状,然后在碗中用茶筅击打的宋代点茶法。往茶汤中加入枣、葱、姜等佐料的“粥煮法”,是那个时代流行的饮茶方式。
关于《楚乔传》里“淘宝包邮、五星好评”的茶器,小学僧已经无力吐槽。只想对编剧大人说,让鲜卑人喜欢上喝茶这是件好事,但咱不能蒙人家“用新鲜的井水”,这么LOW吧!几百年后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说《楚乔传》深爱宋朝的证据,从剧集中室内空间的陈设用瓷上可见一斑——一个白地黑花的磁州窑风格瓷罐反复出现。磁州窑白地黑花罐出现的上限,就是宋代。
驯鹰的鲜卑人还喜欢彩虹小鸟?
头上一绺莫西干式的黄毛、白腹红背、羽翼尖呈现彩虹之色、表情帝属性加成的小鸟,是《楚乔传》中的一号萌宠。
小学僧非常理解编剧和道具为了圈住屏幕后青年观众的用心良苦,但是作为游牧民族的鲜卑,人家的“萌宠”真不是这么花哨的小鸟,驯鹰才是他们彪悍的体现。另外,在表达萌的方式上,古人比现代人玩的更出彩。古人的“萌”不是流于表面的“七彩祥云”般的花哨,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当大家在今天猛追什么日本的萌动画时可曾想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的先人便把这种生动、活泼的“生活与自然意趣之萌”和造物紧密相连。所以,“萌”不用去日本找,我们自己有很多,也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都要早。
做道具请走心
刷《楚乔传》前几集,当刚看到投壶、击鞠(马球)的时候,小学僧还觉得编剧可以啊,把能够体现鲜卑保留本民族彪悍传统和吸收汉文化的投壶之戏、马上击鞠进行展现,可再一细看,惨不忍睹。
以前投壶之戏用的投壶,壶口两边带有空心贯耳,投中壶口或者贯耳也有不同的讲究及得分。《楚乔传》里实心的贯耳,你让古人怎么愉快地玩耍?
上文提到的萌,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下。《楚乔传》中,反复出现了多组不知是麒麟还是什么的石造像……有时候,“萌得可爱”与“萌得可笑”,虽只差一字,但前者是美,后者就是无知……
小学僧觉得,既然是以中国历史为背景进行架空,有些东西还是要考虑周全一些,特别是不要绑架我们本应具有的常识,架空不是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