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由来已久,高德胜老师在《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说“德育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确,在追求高分的大环境下守住德育这份初心着实不易。也算是一种福源吧,我有幸认识了扬州大学刘佳教授,并在其带领下学习并开展村小德育教育实践,就我本人的想法及做法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品德是对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等综合性的评价。我们平时所说,某人的人品好,其实就是指品德好。孩子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道德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文化即习惯,德育是促使习惯的回归与文化的重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深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层面。我们要把德育教育融合到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我们对中小学生以及幼儿的德育,通常给他们说要有远大梦想,要有爱国热情,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可是,恰恰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需要有基本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最基本的德育应该是以生活为源,润物无声。
细节之处见真情,德育不是讲的有多好,而在于做的有多实。曾经读到这样一段话,“我今年刚接到一个新班,由于上课迟到几分钟,但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讲桌上放着课本,原来是怕我迟到被领导发现,才故意制造出老师已按时来上课的假象。”面对如此的“状况”,德育之育如何发生?也许方法有千千万,也许就根本没在意!德育之育在细节,在身体力行。一句口头禅,一朵小红花……都有耐人寻味之处。
《童心萌蒙绘——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精神》,是一套适合儿童阅读的德育读本,以孩子的眼光和认知了解传统故事内容的同时,孩子们被故事所传达的中国精神所感染。更是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的真实体验促进孩子趋于自信,完善自我。这套存书可以作为德育教材,组织中高年级实施阅读、朗诵、表演,一方面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真善美与假恶丑;另一方面能促进孩子与社会的交流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分享两则真实的故事:我的父亲是50年代的农民,没进过校门,在读书认字阅读方面好像没做什么,他唯一的书,就是老黄历。父亲是个戏迷,四里八乡只要哪里唱戏,父亲总是会出现在那里。儿时和父亲在一起,不知是父亲没话说,还是另有所图,总是讲戏,周仁的仁义,杨令公的忠义,陈世美的忘恩负义……父亲讲起来总是声情并茂滔滔不绝,有的时候我还会在梦里听着父亲的故事!从那时起是与非、仁与孝的种子默默地在我心中发芽、生根。今天回忆起来,这可能是父亲对我的德育教育吧。如果我们家长或者老师如能减少“抖音、快手”等低级无趣的事,给孩子讲讲传统故事,那将是一件了不起的德育教育大事!
社会舞台很大自己角色很小,实践德育教育,并不能指点江山,也不能立马改变社会现状,然它将如涓涓清流,滋润你我,终将汇聚成河,惠及他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好的事情上努力,避免或改掉错的事情,做好一个“小人物”,集中有限的生命去做“细小之事”,实现自身生命的灿烂,幸福生活每一天。我喜欢“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但更喜欢“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