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晚,一名想要在阅读,写作上,提升改变自己的全职妈妈。
最近大女儿的学习,让我感到很是担忧。
1)
一转眼这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半,最近学校各种期中考试,期中摸底,每次老师都会把那些考试考得好的学生拍照发在家长群里。
我发现很少能看到我大女儿的影子。在暑假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班很多的同学,整个暑假都在往返于各种的补习班里。
朋友的儿子跟我女儿是同一个班。他也加入了这样一个补习大军里。暑假参加了作文与英语的补习班,尽管孩子极度反感,最后还是被父母说服,顺从地去了补习班。
最近我一直在观察老师发在群里的,考试成绩好的孩子,最后我发现几乎每次都是那几个孩子。从我们的家长沟通群里了解到,那些孩子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参加课外补习班。
在那样内卷的一群孩子里,从没有上个任何补习班的女儿,她的成绩自然显得逊色了。
我跟老公的教育原则是,小学期间课程简单,坚决不去补习班。英语也没有提前学。
大女儿到了五年级,她的课程的难度提升了一些,数学跟英语我能感觉到她明显的跟得有点吃力。于是我想帮助她一起,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啃透。
前段时间女儿从学校带回来的一个数学的家庭作业,是一张数学试卷,当时女儿很多都不会,向我求教,刚开始我打算带着她去课本里面找答案,可是我翻遍了那几页纸都没有找到类似的例题。
难道是现在的学校提供的教材,对孩子的理解与反应能力要求得越来越高了。在课本里我再也找不到简单,明了的例题。
我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教材,好像所有的例题都讲得很清楚。哪怕偶尔有事请没有上学,通过自学也是能跟得上,但是现在的教材连大人都有点看不太懂了。
昨天晚上我刷到一个视频,看到一个退休老教师的一个评论,我才恍然大悟。
我教初中数学,快退休了,但是还要常常熬夜,做课件重新找试卷上的题目,作为例题给学生讲解,如果用书上的例题对于写作业没有帮助,如果哪个学生缺课请假,自学是搞不定作业的,空一大片不会写,教材越来越精简,不适合自学了。我一九八几年读书的时候,课本很详细的,我请病假半个月回学校也能跟得上,我不知道为什么教材要改新版。
2)
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曾做过一个演讲。他说,他曾经给他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过一千万的助学金,希望通过学校发放给那些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校方找到刘强东告诉他说,这件事有点难办,因为他们发现学校很少有人家庭条件不好,很少有同学家庭困难。看到这个视频感觉真的非常的讽刺,难道现在真的只有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才能上得起好的大学吗?
据相关人员统计,现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里都很少能看到贫穷人家的孩子的影子了。除了前几年出了一个寒门考上清华的孩子,当时就轰动了,直接上了新闻,他的名字叫庞众望。
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他的名字,他的家庭背景是母亲瘫痪,父亲精神失常,家里凌乱不堪,也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电器,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庞众望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名副其实的寒门贵子,属于特例。
我之前关注了很长时间的一个北京海淀妈妈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从她的公众号里,我了解到北京的教育是有多卷,那里的孩子几乎是没有休息时间,就算有休息时间也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或者就是在补习课堂上。他们的英语,很多人几乎都是在小学阶段,就把初中,高中的所有课程给提前学完了。其它课程也提前学的。
3)
网上现在盛传,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说的就是拿钱去拼分数。
当然也有人说会读书的孩子不用补任何课,老师讲了,他就懂了,不需要去参加什么课外培训班。这句话我虽然也是认同的,可是这样的孩子除了天生的,来报恩的,要不然是我们几个普通人能教育的出来的?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帖子,有人说还没有苦读的,也要有机会学习,主要看天赋,于是有人回复,天赋就是你有好老师能考650,但是你爹没钱,在普通的小县城接受了的12年普通的教育,跟着一起没有天赋的同学都在一个班里,最后考了500,本来能上双一流,结果上了一个双非,还觉得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知乎上有人说,现在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小学生还在卷?这是一个什么现象呢?
看着女儿的学校也这么卷,不想女儿跟他们的距离拉太大,我开始在犹豫,要不要给她报课外补习班,可是女儿才五年级呀,如果现在就上补习班,那岂不是万里长征才开始?上补习班得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最关键的是我们家也只是普通家庭,也只是刚好能吃饱肚子,穿暖的那种。面对女儿的学习,目前我除了鼓励她自己在学习上更努力些,还有就是大量阅读,广泛阅读。除此,作为一个妈妈,对于孩子的学习,我该如何何去何从?
你们有一样的烦恼吗?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