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教师行业,我常常想:曾经我的老师总是绷着脸,我当了教师坚决不板脸,要给学生春风般的微笑,能用笑解决的问题绝不用板脸,这是我的教育初衷。可是孩子们把这样一种教育模式理解为老师管的松、没脾气,以至于学习搞的一塌糊涂,后来家长就来找学校了,并且以探讨的口气来建议:孩子就要给个好心,可不能给好脸。凭什么教师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好脸呢?我很疑惑。
在后来的教育经历中,我找到了之所以板脸的原因。越是脸般得厉害的老师可能成绩越好,越是随和的老师成绩则不是那么理想。我也承认有时候的确对孩子们凶了点,可是不凶根本没有效果,不凶孩子们都把时间和经历花在玩上了。越来越发现教师和学生其实是一对矛盾体,也是一对天敌,用家长的话来说,孩子天生就怕老师,甚至用老师来吓唬孩子,如果不怎么样,就把你们老师叫来等等之类的恐吓词。
其实有时候我宁愿当一名随和的老师。上高中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地理老师,因为喜欢听地理课,所以前面空缺的地理知识全部自学,后来地理就成了最喜欢的学科,喜欢计算时差,喜欢记住哪些地方有各种矿产资源。学生对老师喜欢的程度不在于凶还是不凶,而在于个人魅力。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自然会带动孩子们喜欢这门学科。而我还没有找到与孩子们的契合点,只能说个人的魅力不够,也许是因为我对孩子们的不理解才会导致出现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最起码我不了解孩子们现在喜欢玩什么,喜欢看什么书,他们有什么爱好,有什么诉求等等,我只会布置一系列跟成绩有关的东西,或许,在所有孩子眼里,家长和老师根本没把孩子当人看,而是造分的机器,我们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需求。
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功利性教育,牺牲了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以及对社会的责任与对他人的爱,而专在技能上智力上进行强化训练的一种教育。康德说:“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有时候谈教育恰恰抛开人来谈教育,多数人的教育理念中,自觉屏蔽了学生本身,忽略了作为人的存在,看到的只是成绩与各种表现,看到万千个方面唯独看不到人,我觉得教育的失败或者问题大概源于此。
教师对于学生过于严厉,甚至有些专制,孩子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想象力,没有了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没有了自己,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失去教育的兴趣是必然的。教育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我,体现学生的价值,而专制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成绩这座大山面前战战兢兢,丢失童趣。杜威说:教学犹如买卖,只有教师积极地卖,没有学生主动的买,买卖没做成,也不会有真正的教学与教育。
曾经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拿铅笔扎另一个孩子的眼睛,而后被我训的时候,竟然说:“我家里有钱,让我妈妈在赔他一双眼睛。”顿时听的我惊心动魄,一个孩子,竟然能说出这样无谓的话,对生命与身体没有半点敬畏之心。可以说,这是一场失败的教育。教育,本应该启迪孩子们有敬畏感,要敬畏自然,敬畏规律。而有时候,教育更多的是对生命的伤害、对生命的漠视。
教育偏离了方向,必然会带来各种弊端,于是社会上一切不合理不合情的事件,都打上了教育原始的烙印。有句话讲的好:教育慢一点,等一等落在后面的灵魂。有时候,的确我们太着急了,慢慢来,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自我,才是教育的初衷,让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如果教育让很多人失去幸福,那么我们真该到了反思教育的迫切阶段了,但愿当下的教育能给所有的人们带来幸福,带来美好的愿景。
2017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