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淮北》
文/18级 管理学院 赵平
暑气退散,我记得那天阴沉雨日,车流不息。我隔着车窗,见到他迄今为止的最后一眼。
起码我认为之后射线无限延长,背道而驰得令人心痛。
叠好那期报纸,把印有自己文章的一版夹在最里面,连同当时被喊到走廊上临时拍摄的一张照片,和那些琐碎琉璃般流光溢彩的光阴放到抽屉最底层,紧挨着16开软皮日记本。一同推进去的还有我这长久以来的辛苦和心酸。当下我不敢再伸手去触碰它。白天可以忘记,可到了水墨寂静的夜晚却又涌出。
从前,七月初,我拆开包装纸,把书的封面上的刮痕抹了抹,然后一字一句看下去。断断续续过了三日,我终于从混沌慵倦中醒过来,从笔袋里翻出中性笔,从抽屉里翻出日记本,郑重其事地拉开薄荷色的窗帘让属于夏天独有的光散落进来。掀到空白的横格纸,我刻意放慢笔划的游走,在第一行写下年月日还有那天的天气。距离上一篇洋洋洒洒的挥毫已经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我长久没有写字的右手剩下淡淡的生疏感。
可我好像用尽了力气也没再有办法填满一整张内容。
可我竟然无话可说可写。
像洛枳那样笔尖的蓝墨水在新买的笔记本第一页第一句末尾晕开花后草草了之?可我并没有重逢的运气。
我笑笑收手,合上日记本的那一刻有了些许的放松和释然。淡淡的目光移动到桌角,包着透明书皮的练习册最上面放的《暗恋·橘生淮南》——封面的淡粉色如同少女一时悸动的扑上脸颊的情愫绯红。
在八月长安的笔下,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蹙眉都细腻柔软,彼此的一分一秒被无限拉长留印,于是我在扬起的水花和交替的光影里看清那个青涩的脸庞。她不堆砌华丽辞藻,不追求颠簸曲折的情节,只是用最真实的语气记叙和铺陈,还原学生时代中最心动的记忆。
这本温柔的书,不动声色地承载了我万千心思,字里行间收纳着我的悲欢,无声无言在冷气逼人中包裹住我瑟瑟发抖的心脏,这是我第一次爱上一本书,如同八月长安所说的,希望同感,只求共鸣。不庸俗不浮夸,这本书里的洛枳不完美,却轻而易举地吸引着我。她不惊艳出众,但气质清冷;她没有讨喜的性格,但她不与众人为敌;她努力写好每一篇作文,想要当老师拿着优秀文章到理科班讲评的时候盛淮南能注意到;她固执着优异的成绩,读文科,做年级第一名,想要他有一天问起另一个第一名时能注意到。但事实是事实的可笑,洛枳的无数努力都没能让盛淮南记住她。她敢于承认孤独,她总是擅于伪装,她小心翼翼策划每一场相遇,她的自尊勉强维系着她在盛淮南面前所有的谎言和游移。她从来不争不抢,被诬陷的时候只是冷下语调质问。她拥有强大的逻辑,口齿伶俐但不咄咄逼人。但再坚强的洛枳,在真正无力的时候看到盛淮南匆匆赶来也会身心俱疲。
也正是如此的洛枳,让盛淮南也难以不接近。
书里写,两个人坠入爱河,只有一个人知道爱绝非巧合。
关于这些小时光里煽情扭捏的戏码,回望看起来幼稚,矫情,索性不愿意回忆。可终止回忆又可惜,毕竟这些都出现在过每一个懵懂的青春,那时候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一个人的山高水长,都只不过以不同形式潜藏,都值得一生去收藏。
后来我明白,小说文学的意义,在于作者所悉心营造的故事体系和情节走向以及人物塑造满足了读者所想。如果现实太不如意,如果生活过于苦涩,那就在虚拟的世界里看一场别人的戏,体验一把别人的离合悲欢,哭他们所苦,笑他们所喜,把未完成的心意留在书里去被完成,也许就能寻求慰藉。《暗恋·橘生淮南》是八月长安的,寄托着她的青春里那些懵懂暗恋和心跳心痛,也寄托了读者对过往那段岁月的怀恋。
我曾这样安慰过自己:你放心,这世界上有和你一般的人,泪点笑点都一样,掩埋的过去也类似,躲藏的心情同样程度强烈和轻微。
我也曾无数次如此安慰过他人。
上下两册书安安静静躺在桌上,没有落上一层浮灰。说不出为什么情有独钟,我感觉它像一个温柔乡,允许我无止境地投放苦涩和哀伤,寄存珍爱和隽永。我喜欢这个像绒花一样温暖的故事,我喜欢这个清澈孤独的女孩。
《暗恋·橘生淮南》和那篇我曾反复修改无数个凌晨的同题材的文章,带着稍浅的笔墨却浓烈的烙印永远停留在我十七岁的最后一个月,现再回想,只不过心弦一动,但绝不会再轻易牵扯我的悲伤。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岁月缝补穿针引线,弥合地毫无痕迹可寻,只能凭着直觉探知大概,闪烁在脑海的不过是心路的成熟。
我带着六月的泪水踏过一地繁华败羽,跨经越纬,见过更多的人,做过更多的事,权衡更多的选择,而洛枳的模样愈发清晰。我的剧本不是《暗恋·橘生淮南》的对白,但我想成为洛枳一般的人,一腔孤勇而自信决绝,来之不易也得偿所愿。
橘生淮南淮北,我们各奔东西。柿子砸到地面迸溅出汁水,同时抓住一瓶冰红茶又收回的手,假装碰到他对面的女孩子然后说声抱歉,盛淮南脱口而出“洛枳”。那一天那一瞬间一切都按了暂停键。我望向你的眸子中,不再闪躲,只剩下浅浅的笑意,像秋夜布置的一轮月般清凉温润,碎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