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末,春节来的比较早,经历了24年的寒冬,计划返乡的人也多了许多,城市从喧嚣一下变得沉静了许多,氛围渲染下,我归乡的心也开始变得强烈。
回乡路程500公里,大概的时间是6个小时左右,年26晚上收拾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塞满了车尾箱,大体都是衣服和手信,之前总想着回去给钱就好,实际上还是会莫名其妙的买很多东西:这个衣服妈妈穿刚好,这个文具侄子上学用得着,这个烟舅舅家里没得卖诸如此类......
一路从高耸林立的房子,到映入眼帘的青山绿水,心情也开始变得愉悦,离开家乡20于载,这种感觉只有在路程中才能感受,莫可名状。妻总是不能理解,为何每年要花这么些时间和金钱,就为了在家里住两天,匆匆忙忙。家里平时是没人住的,姐姐只有闲暇的时候去搞一下卫生,所以过年回家挺麻烦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很不方便,对于我妻子来说,只是跟我去了一个很不方便的旅馆住了几天!儿子更不说了, 除了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外地生活,家乡对于他来说是没有任何可以依恋的地方,甚至是陌生,只是大家都回,他也就跟着一起回来。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姐姐最忙碌的,今年哥哥一家和我一家都要回来,所以人气一下多起来了,什么都需要双份了,又遇上天气变冷,所以被子也需要得特别多,姐姐从家里带了两床被子过来,才勉强够用。姐姐算是在老家的唯一的亲人,很多事情都是依靠她,姐姐是在县医院工作,是个小领导,姐夫也在我们县物价局,家庭虽非大富大贵,倒也日子过的轻松逍遥,姐姐很顾家,基本家里的柴米油盐都是她帮忙张罗,让我们长途回家之余不用再操心此类事情!姐姐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奇勋今年读高三,在县里的重点中学就读,高瘦的身材,样貌正直敦厚,话少,玩手机的时间多,似乎没从他表情看出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有任何的压力,小儿奇乐跟哥哥完全不同,二年级正是天真活泼的年龄,,有神的眼睛透露出跟同龄人不同的成熟,话语也特别有趣,一年不见,他还是那么亲热,很开朗,一点小事就能开心很久。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幼时的身影。
哥哥一如既往的喜欢研究字体和寻根问祖,一到家屁股都没坐稳,就出去了,大体估计是去了宗亲梓叔那边研究历史去了。嫂子是医院的护士,今年能请到假回家确属不易,嫂子要带小儿子源昕,不能像哥哥那么逍遥,读中班的年纪,还有点畏生,时刻要人陪,大儿子源明也是很内向的,很有礼貌!深圳的教育让他生活和学习很有规律,哪个时间段该干什么,都是安排的很清晰的,当然也有我嫂子长期的教导。
妈妈回来的时候,·周边的邻居都会过来坐坐,一方面是许久不见,过来唠唠家常,还一个是妈妈年纪比较大一些,辈分也高,我们那边风俗是如果长辈回家,小辈一般都会过来看望一下。爸爸离开那两年,妈妈状态很差,或许就是两个老人家相濡以沫几十年,突然的离开打击比较大,今年回来状态比较好,一方面是儿孙全部回家,一家人热闹,不似在深圳,冷冷清清,一方面也是走出了这个阴影,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时间可以慢慢冲淡一切的忧伤!
回家最热闹的就是年30早上所有宗亲一起汇集在老祠堂祭拜祖先,家家户户在9点半左右,带上祭祀礼品,鸡鸭鱼肉,生果香烛等,来到祠堂,都是同村的人,每个人都亲切的打招呼,会抽烟的男人在一起,吞云吐雾,天南海阔聊,三姑六婆在一起,都是聊聊身体健康,儿孙是那些,有羡慕,有惊叹,有陌生,每个人,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各个城市,各个工作岗位的人,今天齐聚在一起,看看各自的变化,让人不由得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祭拜时辰到了,在村长和村里老人的带领下,供上香烛保定,有人读祝文,有人献礼,所有人进行三跪9拜,请祖先下来享受美食,也看看他们的子孙后代有多么出色,那一刻,子孙们真正的感受老一辈为何心心念念的想要千里迢迢回来。作为子孙后代,无论飞的多高,走的多远,都要记得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根就在这里!
礼毕,开始焚烧祝文和香纸,元宝钱财,等烧得差不多了,锣鼓鞭炮就该出场了,每年总是固定的那几个留守的村人敲锣打鼓,今年很多年轻人也手痒了,上去敲,大部分不合拍,还好,没人介意,重在参与,有心就好!放鞭炮的一定是榜哥,胖胖的身子,确很灵活,放鞭炮这活,就是胆大,火机一点,往外一丢,今年看榜哥拆了几个鞭炮出来了,许是手脚没那么快了,把引线弄长一点!
我听着鞭炮声,锣鼓声,火焰燃烧的声音,思绪慢慢的被拉的好长好长,不断的回忆着一年前,5年前,10年前,20年的那些音容笑貌,从幼年,到少年,到中年,人和事不断在变化,感慨孔子的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一瞬间,真是希望鞭炮声,锣鼓声永远不要停,就这样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