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孤舟甫离岸,渐行渐远渐别离。
同学,既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又是一种群体。从小到大,上了16年学,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还多。毕业时,推杯换盏,抱头痛哭,言必及将来,借着酒劲儿,共同立下誓言,日后必定三年一小聚,五年一大聚。可是,真的到了岁末年尾,出来聚会的没几个。
去年,我被一个初中死党,一个高中死党分别拉进了初高中微信群,大家在群里称兄道弟,插科打诨,甚至还一起调侃曾经的班主任,十分热络。
我在群里,两年, 没说过一句话
到了张罗聚会的时候,我也推辞说没时间,后来从他们发到群里的聚会合影来看,真正到场的也难及三分之一。
我为什么不愿意参加全班同学聚会?
原因有三:
其一,大家步入社会,已经走上了各自的轨道,很难找到共同话题;
其二,想见的人,他/她也未必会去,还不如私下里小聚;
其三,曾经的恩怨情仇,再见面分外尴尬,倒不如躲着不见。
01
我只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那是大一的寒假,高中班长组织的。班长是我们高中时代的核心人物,不少人是冲着他去的。还记得,那是年根儿,寒冬腊月,东北很冷。
《霸王别姬》里段小楼有一句台词
“外面冷极啦,小爷撒的尿在牛牛眼上可就结成冰溜子了,差点没顶我一跟头”
虽夸张,但接地气儿。
一大早,我就起来收拾好,因为要赶着第一班车去县里,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不能迟到。到了定好自助餐厅门口,早早的来了几位在那等着大部队。打了个照面,寒暄了几句,不知怎的,看着彼此的变化,还有点害羞尴尬,便掏出手机,各玩各的。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大家的心早已不在一起,我们的世界,就只有4.0英寸的屏幕那么大。待打游戏的大部队会师以后,大家鱼贯而入,顿时二楼东南角的那一块,就成了我们的根据地。
喝酒,叙旧,起哄,七百年糠八百年谷子都拿出来晒。我细心的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坐次,基本上还是一个小圈子,一个小圈子的坐在一起,有些原来没说过话的人,那天,也是紧闭牙关。这桌聊自动化,那桌聊留学,天南海北的新鲜事儿当下酒料,每个人都巴不得别人的话题快点结束,然后听他来讲新的话题。聚着聚着,也就索然无味了。同学也大多成了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被生活流推着走,渐行渐远。
02
我早早的退了场,去寻初中同桌,铁哥们。一个电话,把他从家里拽到网吧。谁知网管说12点后才算包夜,看了一眼时间,11点半,不差这半个小时,我俩沿着大马路横穿县城,聊着往事,白天聚会时的无聊劲儿,和着西北风,一吹而尽。
网吧里,他玩着游戏,我看着电影。突然,他问我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吗,我摇摇头。他为这部电影说了近10分钟的好话,他说他很喜欢兰彻,他也想做个发明家。我心里对他顿生尊敬,没想到这句话是从一个专科生口中冒出来的。那时,我还很狭隘的认为,我们这些211学生的水平定然甩他几条街。直到今年年中,他告诉我他现在有3个发明专利,还和大学老师合开了一家公司,成为原始股东。他说他现在很忙,除了他女朋友的电话之外,同学里,基本上只有我的电话他会接,我听完心里下了雨。有些老同学不是换了号码,而仅仅是不想接你电话而已。
想想,像这样的朋友,一路走来,还真的没有几个,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同学下课后把我叫到走廊,很郑重其事的对我说“我们交个朋友吧”,我满脸黑线,都是玩了一年的哥们儿了,才觉得我们是朋友啊。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才意识到,朋友和点头之交,是两码事儿。后来,我转校,交到了另外一个好朋友,已经到了管他妈叫干妈的程度了。每次,有点什么事,都不敢让他知道,即使如此,还是多次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了我很多忙,但是他从来不告诉我,每次我问他,他还埋怨我说为啥不找他帮忙,我是真切地感觉到有朋友的幸福,你觉得心底有个靠山,不用怕。
03
谁的学生时代,生命里没路过一个他/她/他她?想想曾经说过的情话,臊得慌。见面了,聊也不是,不聊也不是。聊多了,怕人家误会。聊少了,怕人家猜忌。不聚会,也算是放过自己一马。
所以呀,你慢慢的会悟到,发小儿的情谊比一般同学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阶段也都会遇到那么几个聊得来的,能玩到一块去的。这些人,才是你值得一聚的,别难为自己跑去同学聚会,然后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如坐针毡,里外都别扭。年末岁尾,喊上三五好友,钻进老店,吃着火锅,唱着歌,多舒坦。
在此,祝贺大学铁哥们成为我班第一个结婚生子的先锋战士。他在大学时就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新时代好青年,玩自行车,普及性教育,样样都冲在前头。唯独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个交卷,因为我们几个答不完,他就抄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