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过好日子?
贫困户之所以成为贫困户,可能是由于突然遇到了疾病、上学、突发灾害、伤残等一系列客观状况,造成生活困难。
当然,也有一部分贫困户是因为懒惰,不愿意去通过勤劳的双手致富脱贫。
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对”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钱哪儿来、帮的怎么样”提出了明确要求,得到了最广泛人民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全国选派了280万各级党员干部奔赴贫困一线开展工作,规模之大、是时间之长,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国际上,都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消除贫困的坚定决心。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解:帮扶没有效果。
贫困户建档立卡这一精准扶贫政策的出现,解决了”帮扶谁”这一核心问题。
通过多帮一、一帮一结对帮扶,加上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我国绝对贫困人口数已经逐年大幅度降低。
实现了收入达标(1达标),吃、穿不愁(2不愁),看病、住房、上学有保障(3保障)。
除此之外,配套的路、电、网、水、照明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年完善,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人居生存环境。
通过鼓励外出就业、自主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就业、学国语、学知识、学技能等等一系列“扶智扶志”措施,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过上好日子的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通过解决低保、大病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兜底政策,对孤寡老人,家中无劳动力的家庭实现了社会兜底。
中国减贫模式效果好、效率高,在全球有目共睹,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实现整体脱贫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的成功实践,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可以说,帮扶成效是巨大的。
基层的扶贫干部,工作真的很辛苦。
280万驻村干部为了国家的扶贫事业,付出了很多,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果你有朋友在基层从事扶贫工作,那就多打打电话给他,帮他减减压,关心关心他们。
向扶贫干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