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竖起一面反礼教的旗帜。
首先《西厢记》中所倡导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自由恋爱的婚姻与当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的形式内容形成对立。在前半段情的产生中可见到与封建礼教对立的种种场景。封建礼教提倡“非礼勿视”“怎挡他临去秋波那一荡”“非礼勿言”二人却月下“隔墙酬韵”最后“长亭送别”一幕中更通过崔莺莺的口中说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入状元及第”这样的爱情宣言在爱情面前,封建的功名利禄却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塑造了一对叛逆精神的形象崔莺莺和张生。
崔莺莺原本是个漂亮,知书答礼的相国小姐。她对张生一见钟情,后来这种感情与日俱增,她在热烈追求爱情幸福的时候,却由于家庭教育和贵族身份,产生了怀疑与顾虑,从而不断加深她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闷。如她请求红娘为她去张生那里问病,但看到张生的回信又忽地向红娘发起脾气,要红娘带信,口说是叫张生“下次休是这般”,但寄去的却是约张生月夜私会的诗简。在描绘崔莺莺这个叛逆形象作者既善意地嘲笑她与封建礼教斗争中所流露地弱点,同时细致地写出了她性格里深沉,谨慎的一面。
原著比之于越剧《西厢记》多了圆满结局,正式照应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结局,应该才是元稹真心想要的结果,可以弥补了自己一生的遗憾。之前有说元稹作《会真记》是想表达自己的悔意,也就是说他是期望一个圆满结局的。王实甫《西厢记》的正好写作从另一个角度满足故事原型的需要,更接近于故事的原汁原味。
越剧:由于越剧的故事在长亭送别戛然而止,留给人们一个巨大的空白,也让后世的人们对这段感情的解读有了数个方向,其中更多对于礼教无法逾越的批判,那种一起期盼“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美丽有些被忽视了,成了评判社会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解读和剧情设置端端的毁了这段真情实意。
古典戏曲发展到元代,可以说是迈上了一个高峰,唐诗宋词元曲,世人皆言,说明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代表一个朝代的珍品,这与其语言艺术的成就是分不开的。元杂剧分为本色派、文采派两派。本色派以朴素无华,自然流畅为语言特色;文采派则以词句华丽、文采璀灿为特点,并十分注意修饰词语,有很好的修辞技巧。
王实甫为文采派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西厢记》堪称文采派的典范。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其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均属一流。“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部杰作,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
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语言艺术,可以这样说,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无与伦比的,它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所以《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越剧中,剧中人物的服饰妆容都十分精致典雅,无论是张生的风流倜傥,莺莺的端庄妍丽,还是红娘的娇俏可人,都以人直接的美的视觉享受。后是唱腔,剧中唱者多为莺莺与张生,这里方亚芬和钱惠丽老师的唱功是毋庸置疑的,而张永梅老师所饰的红娘以及吴群老师所饰的崔老夫人,唱腔与唱词都及其贴合人物特色及其心理活动。可以说,是唱曲使得这部爱情剧更为缠绵悱恻情致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