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王小圈
本书深入剖析“什么是有趣”“为什么有趣”“如何有趣”三大命题,把“有趣”重构成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
什么是有趣,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有趣的人第二种情况是如何让自己觉得活着挺有趣?
有趣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注重结果,不以外界环境为转移。
而认为别人有趣则是一种意外。这种意外分两种 第一种 我不知道你这样啊。第二种 我知道你这样啊,但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意外是对别人的观察超出了预判。要做到“观察”超出“预判”,只有两个办法:1.优化自己的观察。2.降低对方的预期。
另外作者还区分了有趣和逗比,这让我对词语理解的更加精确。“逗比”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而“有趣”是一种精神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也就是逗比是娱乐大众的,而有趣则是引起大众思考的。
当我们还没有照顾好当下,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远方?作者认为当下和远方并非割裂,而是连续的弦上的两个端点。因为好奇,所以探索,诗和远方这种非功利主义的情怀可以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对“有趣”生活的认知。
我比较欣赏的是作者独特的观点,对知识分类的深度分析。这个世界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对理式的归纳和认知也是无穷尽的。一个人脑中的理式文件夹越多,他心中的世界的分辨率就越高,看到的东西也越丰富,对知识的梳理也越清晰。这将直接促成一个人形成层级清晰的知识结构、快速读取的缓存能力、精准到位的表达水平。
人在不同领域会有不同数量级的理式积累,越是擅长的领域,积累的理式越多。一个人脑中的理式积累越多,眼中的世界便越分明。
正常来说一个人的好奇心引发求知欲。相比其他欲望,求知欲有一个特点:对求知欲的满足不会终结这个欲望,只会把欲望扩大。因为好奇才向外探索,又因为探索到更大的世界,激发起更大的好奇心,这是一个无止境的循环。
然而很多人去过很多地方,却对当地没有印象,没有深入接触和研究,看过很多书,却好读书不求甚解,不知道跟自己的生活有何关系。认识很多人,却没有更深层次的琢磨和接触。经历过很多事,却不去总结,不去精进。这都属于没有探索的好奇心,没有经历的意义。
如此看来“有趣”就属于技能,需要我们不断练习。平时的阅读、体验、交友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训练。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讲:松散的知识点再多也只是一盘散沙,平面的、孤立的,无法给自己带来绵长而持久的快乐,也无法增加一个人思想的深度
书中作者讲到她一度很好奇,为何西方超人的飞翔状态是身体与地面平行的悬浮态,而中国神仙的飞翔状态是身体与地面垂直态?为何人们对飞翔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后来她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解释:超人是从地球的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在地表移动,要用飞机类比;而神仙是在天上和人间之间移动,要用火箭类比。真是非常一本正经的回答。
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对生活的认识,勇于提出问题,对所见不同之处之一,这是想象力的开始,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我看到各种不同自己有思考过为什么么,没有,那为什么我没有提出来呢,太司空见怪了,没有形成形式上和思想上的陌生感。解决办法,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多去思考,多去总结。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有些问题比如男女结婚条件差异,小孩子洗澡水的温度等等诸多例子自己之前都没有思考过,也就是一直处于所见即所得形式,这刺激自己以后需要找准角度去思考,这样总结出来的问题才具有现实意义。
自己有时候会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讲出来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说到自己心里去。然而自己又何尝去了解过别人呢,尤其是自己心情郁闷的时候,注意力只是放在自己心上了,对周遭环境的反应迟钝,无法深刻感知别人的喜怒哀乐了。如果这时候别人说的话跟我的想象不一致的话,我就会心烦意乱,而且有时候还会不说话。我希望为了能够合适的表达自己,以后需要对别人的质疑进行回应,这样也是合适的人际交往,礼貌问题。只要自己有自己的思考角度,像老邱那样的,理直气壮的给以回应,不回应的话是理亏在我这里啦。另外的话微信上一些信息可有可无的也不必强制性的回复,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愿大家都向一个有趣的人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