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现在我们还不太清楚,他和我们一生的学习与实践有关。但知与行又有什么关系呢?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则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觉得,人应该对父母有孝,对兄弟友悌,对朋友有信,对陌生人有爱。只有做到了,这样我们才可以有余力开始学文。
而与孔子相同观点的子夏也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意思就是,第一句话有两种意思,第一种就是见到贤,喜欢贤的感觉就超过了喜欢的色,第二种意思呢则是对贤有一种向往,而后面几句话在说在服侍父母的时候,一定要竭尽全力,在事君的时候一定要奉献自己,竭尽全力。 在与朋友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就算没有学习,我必定说你学习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行比知更早一点,比如说孔子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还有子夏的侍父母,侍君,与朋友交 这些都是行的一种表现,只有你做到行的表现,你才能学。
那么,这一则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知与行的关系是先行后知的,但是你行的都是先天的仁心,你先天就知道为父母好,为朋友好。
所以你行的是先天的仁心。
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比如说我一生下来,我就知道哪个是我妈妈,哪个是我爸爸?我就要去疼爱他们比陌生人的爱更多,并且只要我交了朋友,我们俩就应该互相信任。 这是我先天就可以做到的,所以就是在我还没有学习的时候,我就去疼爱父母
行非常重要,也非常难做到的,
孔门弟子宰予就没有做到,他知道自己不能白天睡觉,但是他还是在白天睡觉了。于是孔子就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只是知道了知而不去行的人,就像那朽木一样,不可能雕刻。而当你有意识去行的时候,你就是可以雕刻的,但行是非常的难的,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比如说你知道了,你上课不要睡觉,你也不想睡觉,但是你就是在上课睡着了 ,这足以证明行的难也。你知道了,但你未必行得出来孔门里面有名的弟子宰予都没有做到,这证明行的难也。人类本身就是有惰性的人类本身就想着偷懒,所以你要去克服这种本能,才能把行出来。而克服本能是很难的。
而行非常的重要,知也是无法跳过的一部分。
行的重要,上一面一个举的例子就是我真实的案例,我明明知道上课不可以睡着,并且我也想让自己上课,但是我就睡着了。根本不知道我是怎么睡着的,并且就算你知道了,也没有办法,简单轻易的去行,比如说你知道了一个篮球的动作,你行出来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很好的运用行出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他到最后才说了笃行之,前面四个咋都是在知的部分,而知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知道外在的观点,然后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去思考,去辨析,最后再把你辨析后思考后的答案行出来。如果你只是单行,那你行出来的东西都是非常的无用的,是错误的,是盲目的。
而子路就是这种人,相对他来说知就比行更难。
行和知都非常的重要,那么能不能把知和行合在一起呢?王阳明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已经彻底的把它做到了知行合一,虽然之行还是有先后的,但并不是时间先后,而是逻辑先后。他已经完全的把知与行完全的结合在一起,只要说一个知就自然行出来,只要能行就自然有知在。
我们可以把这个规划为一个十字架
纵轴是坚定到去,坚守自己,去立己去达人,去自省,而横轴则是学问的多少,知识它像一个圆一样,会越来越多,疑问也会随之增长。正是应了那一句学圆惑为边。
并且我们人生的学习就是不断的去知与行的一个过程。
而我自己还并没有到达这种境界,只有别人告诉我,或者我自己突然意识到,才会去行出来,我并没有做到过知行合一,因为我没有这种意识,我现在还在锻炼这种意识。
我不断的在朝向知行合一,不断的去知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