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伤感再一次塞满了你的玻璃心?
你还是和以前一样,一点都没有变,你怎么就不试着改变一下呢?曾经你的同学,你的舍友,一个个都发生了变化,为何你还是像以前那样,除了变老之外,实在看不出来你哪里发生了改变。
怎么就一直墨守成规呢?
你总是那么不善言辞,你总是那么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也难怪会有别人背后说你“高冷”,其实你知道他们都错了是不是?你并不是所谓的高冷,你只是实在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话题罢了,于是你就更倾向于做一个倾听者,即使有时候别人并不需要。其实,你比谁都渴望交流,都渴望周围有朋友存在,只是你不会表达罢了;在另外一面,你是在害怕,你害怕不会不知不觉动了深情,“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你何尝不是故事中的女之一角呢?你怕陷的太深,无法自拔,误人误己,所以你在刻意维持着那种若即若离,即使你自己的心里也在痛苦挣扎着。
你总是喜欢坐在有窗户的地方,那时因为你觉得一个窗户把外面的真实世界与自己的小世界隔离开来,似断非断,保持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联系。空旷的房间,你希望要是有个人陪着说话就好了;在一群人的时候你反而修炼起来了闭口禅,倒是不愿意说话了,就变成前面的倾听者了,你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你害怕做出选择,可是偏偏又有种种选择要你去选。
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快乐的时候,如果这快乐没有人共享,你就会感到一种欠缺。
譬如说,你独自享用一顿美餐,无论这美餐多么丰盛,你也会觉得有点凄凉而乏味。如果餐桌旁还坐着你的亲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同样,你看到了一种极美丽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诉任何人,这不寻常的经历不但不能使你满足,甚至会成为你的内心痛苦。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
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
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
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世间不如意事七八九,能与人言一二三,我们总说遇到对的人,那什么是对的人呢?大概就是可以谈一二三之人吧。
你是不是也在寻找着一个可以与之一二三的人呢?
你希望从书本上发现答案,有的地方说,在喜欢的人面前会卑微到尘埃里,不敢多说一句话,于是你就以此作为遇见的征兆,结果在另外一个地方你又读到,在喜欢的人面前会畅所欲言,无话不谈,因为彼此都是最舒适的,没有必要刻意藏着掖着,于是你又迷茫了,原来书中也不能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于是你转身寻找身边的案例,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答案。于是师兄告诉你,现在别想那么多,等你工作稳定了再开始寻找;不过转眼间,已经工作的朋友告诉你,最好的爱情是要在校园里寻找,否则,等你进到社会你就会后悔的。你到最后不是也没得出答案么!
你觉得还是自己慢慢观察得到答案,结果你再一次陷入困境“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你始终不知道那个合适的度在哪里,升米恩斗米仇,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你不知道怎么就得到“妇女之友”的称呼,你不确定这是褒义还是贬义,你只想着与人为为善,只是到了最后,你遇见之后才发现你已经失去了沟通的技能,变得不会表达自己了。
其实,你也想主动找别人聊天的吧,逢年过节你也想主动发送祝福的吧,只是后来你想了一下,简简单单的节日快乐,显得那么廉价而没有诚意,你怕被别人嫌弃,所以连祝福都懒得发了,因为你知道,即使对方正在经历什么,你的只言片语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你就连送东西给别人都在害怕,害怕送的东西别人不喜欢,害怕送的东西被当面退还,害怕着一切,也因此不敢邀请别人,哪怕只是虚心假意一下你也做不出来,于是你就悄悄地把礼物送过去,鬼知道你在想些什么。
你是越活越孤独的,你总是经历一些什么之后,便封闭起一扇门,于是渐渐地,你被自己困于自己的小世界中,无法自拔,只能期待着一天,出现一个耀眼的光环,伸出拯救之手,带你脱离自己的小世界。